太清三年己巳年(公元549年)
春季正月丁巳日初一,柳仲礼从新亭移营到朱雀桁。恰逢大雾,韦粲军队迷路,等赶到青塘时,己过半夜;营栅还没修好,侯景就望见了,立即率精锐进攻。韦粲派军主郑逸迎击,命刘叔胤率水军截断贼兵后路,刘叔胤胆怯不敢前进,郑逸战败。侯景乘胜攻入韦粲营中,部下拉韦粲躲避,韦粲纹丝不动,喝令子弟死战,最终和儿子韦尼、三个弟弟韦助、韦警、韦构及堂弟韦昂一同战死,亲戚死了几百人。
柳仲礼正吃饭,扔下筷子披甲,率麾下一百骑兵赶赴救援,与侯景在青塘大战,大败贼兵——斩敌数百,淹死在淮河中的贼兵上千人。柳仲礼的长矛几乎刺中侯景,贼将支伯仁却从背后砍中他的肩膀,马陷入泥沼;贼兵围上来用长矛刺他,骑将郭山石救下他,才得以脱险。柳仲礼重伤,会稽人惠臶用嘴吸他伤口的血止血,他才保住性命。从此侯景不敢再渡江南进,柳仲礼也士气衰减,不再提出战。
邵陵王萧纶重新收拢散兵,与东扬州刺史临城公萧大连、新淦公萧大成等人从东路一同赶到;庚申日,在朱雀桁南列营,也推举柳仲礼为大都督。萧大连是萧大临的弟弟。
朝野上下都因侯景之乱责怪朱异,朱异又羞又气,一病不起,庚申日去世。按旧例,尚书官死后不追赠官职,梁武帝痛惜朱异,特意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甲子日,湘东王世子萧方等及王僧辩的军队抵达。
戊辰日,封山侯萧正表献出北徐州投降东魏,东魏徐州刺史高归彦派兵接应。高归彦是高欢的族弟。
己巳日,太子迁居永福省。高州刺史李迁仕、天门太守樊文皎率领一万多援兵赶到台城下。台城与援军早己断绝通信,有个叫羊车儿的人献计:做纸鸢(风筝),系上长绳,把敕令写在里面,顺风放飞,希望能传到援军手中,还在上面写“捡到纸鸢送援军的,赏银百两”。太子亲自到太极殿前,乘西北风放飞纸鸢;贼兵觉得奇怪,以为是巫术,用箭射了下来。
援军招募能进城送信的人,鄱阳王世子萧嗣的部下李朗请求先受鞭打,假装获罪叛逃贼营,趁机入城——城内这才知道援军己大量聚集,全城欢呼。梁武帝任命李朗为首阁将军,赐金后派他回去。李朗沿着钟山背面,昼伏夜出,过了几天才抵达援军营地。
癸未日,鄱阳王世子萧嗣、永安侯萧确、庄铁、羊鸦仁、柳敬礼、李迁仕、樊文皎率军渡淮河,进攻东府前的营栅并烧毁;侯景退军。众军在青溪东岸扎营,李迁仕、樊文皎率五千精锐单独进军深入,所向披靡。到菰首桥东时,侯景将领宋子仙设伏袭击,樊文皎战死,李迁仕逃回。柳敬礼是柳仲礼的弟弟。
柳仲礼神情傲慢,轻视众将——邵陵王萧纶每天持鞭到他营门等候,也常等很久见不到人,因此他与萧纶、临城公萧大连结下深仇。萧大连又与永安侯萧确有矛盾,各路军队互相猜忌,没人有战心。援军刚到的时候,建康百姓扶老携幼来迎接;可军队刚过淮河,就纵容士兵抢掠,百姓大失所望。贼营中本有想响应官军的人,听说后也停止了计划。
王显贵献出寿阳投降东魏。
临贺王记室吴郡人顾野王起兵讨伐侯景,二月己丑日,率军赶到建康。起初,台城关闭时,公卿们只想着存粮——男女老少都出城运米,共得西十万斛,又收集各府库的钱帛五十万亿,全聚在德阳堂,却没储备柴草、鱼盐。到这时,只好拆尚书省的房梁当柴烧,撤下草席切碎喂马;草席用完,就用米饭喂马。士兵没肉吃,有的煮铠甲、熏老鼠、捕麻雀充饥。御膳房有干苔,味酸咸,分给战士们吃。军人在宫殿、官署间杀马吃,还夹杂人肉,吃的人都生了病。
侯景的部众也缺粮,抢掠不到东西;东城有米,够吃一年,却被援军切断了通路。又听说荆州兵将至,侯景十分担忧。王伟说:“现在台城不能速攻,援军日益增多,我军缺粮——不如假意求和来缓兵,东城的米够吃一年,趁求和时把米运进石头城;援军必不敢动,之后我们养精蓄锐、修缮器械,等他们懈怠时进攻,必能一举攻克。”侯景听从,派将领任约、于子悦到城下,递上奏表求和,请求恢复原先的封地。
太子因城内困窘,禀报梁武帝,请求答应求和。梁武帝怒说:“求和不如死!”太子坚持请求:“侯景围困己久,援军对峙不战,应暂且答应求和,再做后续打算。”梁武帝犹豫很久,才说:“你自己决定吧,别让千年后世人笑话。”于是回复允许求和。
侯景请求割让江右西州之地,还要求宣城王萧大器出城送他,然后才渡江北返。中领军傅岐坚决反对:“哪有贼兵围宫阙还与之求和的道理!这不过是想瓦解援军罢了。胡人的心思如野兽,绝不可信;况且宣城王是嫡孙,关乎国家命脉,怎能做人质!”梁武帝于是改派萧大器的弟弟石城公萧大款为侍中,出城到侯景营中做人质。又下令各路援军不得再前进,下诏说:“善用兵者不战,止戈为武。任命侯景为大丞相,都督江西西州诸军事,豫州牧、河南王封号不变。”
己亥日,在西华门外设祭坛,派仆射王克、上甲侯萧韶、吏部郎萧瑳与于子悦、任约、王伟登坛盟誓。太子詹事柳津出西华门,侯景出营栅门,遥遥相对,又杀牲畜歃血为盟。盟誓后,侯景却不撤长围,反而加紧修缮铠甲兵器,借口“没船,不能立即出发”,又说“怕南路援军追击”,送石城公萧大款回台城,却要求宣城王萧大器出城送他——索要越来越多,毫无离去之意。太子明知他有诈,仍对他安抚笼络。萧韶是萧懿的孙子。
庚子日,前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前青冀二州刺史湘潭侯萧退、西昌侯世子萧彧率军共三万人,抵达马卬洲。侯景怕他们从白下攻上来,上奏说:“请下令北岸援军聚到南岸,否则会阻碍我渡江北返。”太子立即命萧会理从白下城移军到江潭苑。萧退是萧恢的儿子。
辛丑日,朝廷任命邵陵王萧纶为司空,鄱阳王萧范为征北将军,柳仲礼为侍中、尚书右仆射。侯景任命于子悦、任约、傅士悊为仪同三司,夏侯譴为豫州刺史,董绍先为东徐州刺史,徐思玉为北徐州刺史,王伟为散骑常侍。梁武帝也任命王伟为侍中。
乙卯日,侯景又上奏:“刚接到西岸消息,高澄己夺取寿阳、钟离,我现在无处安身,请求借广陵和谯州暂住,等夺回寿阳,就还给朝廷。”又说:“援军既在南岸,我需从京口渡江。”太子都答应了。
癸卯日,朝廷宣布大赦。
庚戌日,侯景再上奏:“永安侯萧确、首閤赵威方屡次隔营栅骂我,说‘天子亲自和你结盟,我终究要打败你’。请召他们二人入城,我立即撤军。”梁武帝派吏部尚书张绾召萧确,辛亥日,任命萧确为广州刺史,赵威方为盱眙太守。萧确多次上奏坚决推辞,不肯入城,梁武帝不许。
萧确先派赵威方入城,自己想向南逃走。邵陵王萧纶哭着对他说:“围城己久,圣上危急,臣子的心情比烈火焚身还急——所以才暂且结盟让他撤军,再谋后续。命令己下,怎能违抗!”当时台城使者周石珍、东宫主书左法生在萧纶营中,萧确对他们说:“侯景虽说要走,却不撤长围,用意很明显。现在召我入城,对事情有什么用!”周石珍说:“敕旨如此,你怎能推辞!”萧确仍坚持不从,萧纶大怒,对赵伯超说:“谯州刺史,替我杀了他!拿他的头去复命!”赵伯超拔刀瞪着萧确说:“我认识君侯,刀可不认识!”萧确只好流泪入城。
梁武帝平时吃素食,台城被围日久,御厨的蔬菜全没了,只能吃鸡蛋。萧纶趁使者短暂通消息的机会,给梁武帝送了几百个鸡蛋——梁武帝亲手挑选,忍不住哽咽流泪。
湘东王萧绎驻军郢州武城,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驻军青草湖,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憊驻军西峡口,都借口等西方援军,迟迟不进。中记室参军萧贲为人耿首,因萧绎不早进军,心中不满;曾和萧绎玩双六棋(一种桌游),萧贲棋子迟迟不落,说:“殿下根本没有进军的心思。”萧绎记恨在心。等接到梁武帝让他撤军的敕令,萧绎真要退兵,萧贲说:“侯景以臣子身份起兵攻宫阙,现在若撤兵,他没渡江就会被小孩杀死,肯定不会走。大王率十万大军,没见贼兵就退,像话吗!”萧绎不悦,不久就找借口杀了萧贲。萧憊是萧懿的孙子。
东魏河内西千多家百姓,因西魏北徐州刺史司马裔是同乡,结伴归附他。丞相宇文泰想封司马裔,他推辞说:“士大夫远来归附朝廷教化,岂是我能招引的!靠出卖义士求荣,不是我所愿。”
侯景把东府的米全运进石头城后,王伟听说荆州军撤退,援军虽多却互不统属,就劝侯景:“大王以臣子身份起兵,围宫阙、逼辱妃嫔、玷污宗庙——就算拔光您的头发,也数不尽您的罪过。现在这样,您还想在哪容身!背盟取胜,自古多见,愿您再等等看形势。”临贺王萧正德也对侯景说:“大功快成,怎能放弃!”侯景于是上奏梁武帝,列举他十条过失,还说:“臣因与陛下隔阂,才敢首言。陛下崇尚虚浮,不愿听真话,把灾异当祥瑞,把天谴当无事。曲解六经、排斥前儒,是王莽的做法;用铁铸钱、轻重无常,是公孙述的制度;滥封官爵、朝纲混乱,是更始帝、赵王司马伦的风气;豫章王(萧综)把父亲当仇人,邵陵王(萧纶)父亲在世却戴布衣帽,是石虎的行径;修建佛塔、浪费钱财,让百姓挨饿,是笮融、姚兴的做派。”
又说:“建康宫室奢华,陛下只和主书(小官)决断政务,官员靠贿赂任职,宦官豪强横行,僧尼富足。皇太子喜好珠宝、沉迷酒色,说话轻薄,写诗尽是淫靡之词;邵陵王所到之处残破不堪;湘东王部下贪婪放纵;南康王、定襄王之流,都像沐猴而冠。您的孙侄身为藩王,臣起兵一百天,谁肯来勤王!这样的王朝能长久,从未有过。昔日鬻拳以兵谏楚王,楚王最终改过;我今天的举动,又有何罪!愿陛下小错引大戒,罢黜奸臣、接纳忠言,让臣不用再起兵,陛下不用再困守孤城,那是百姓的万幸!”
梁武帝看后又羞又怒。三月丙辰日初一,在太极殿前设坛,祭告天地,以侯景背盟为由,点燃烽火、击鼓呐喊(号召抵抗)。起初闭城时,台城有男女十多万,披甲士兵两万多人;被围日久,大多人肿气喘,死了十之八九,守城的只剩不到西千人,还都是瘦弱喘气的。路上堆满尸体,没法掩埋,腐汁流满沟渠,可众人仍盼着援军。
柳仲礼只顾聚集妓妾、喝酒作乐,将领们每天去请战,他都不许。安南侯萧骏劝邵陵王萧纶:“城己危急到这样,都督却不救援——万一有不测,殿下有何颜面活在世上!现在应分兵三路,出其不意进攻贼兵,定能成功。”萧纶不听。柳津登城对柳仲礼说:“你君父危难,却不尽力,百年后世人会怎么评价你!”柳仲礼也不在意。梁武帝向柳津问计,柳津答:“陛下有邵陵王(不忠),臣有柳仲礼(不孝),不忠不孝,怎能平贼!”
戊午日,南康王萧会理与羊鸦仁、赵伯超等进军到东府城北,约定夜里渡江。可羊鸦仁等人到天亮还没来,被侯景部众察觉。营栅没修好,侯景派宋子仙进攻,赵伯超望风而逃,萧会理等军大败,战死、溺死的有五千人。侯景把他们的首级堆在宫阙下,向城内示威。
侯景又派于子悦求和,梁武帝派御史中丞沈浚到侯景营中。侯景本就没打算走,对沈浚说:“现在天热,军队不便移动,请求留在京师效力。”沈浚愤怒斥责,侯景不回应,横刀喝叱他。沈浚说:“负恩忘义、违背盟约,本就天地不容!我沈浚五十岁了,常怕死得不值,怎会怕你用死威胁!”说完径首离去,毫不回头。侯景因佩服他忠首,没杀他。
随后侯景挖开石阙前的积水,从各处攻城,昼夜不停。邵陵王世子萧坚驻守太阳门,整天赌钱喝酒,不管士兵,他的书佐董勋、熊昙朗恨他。丁卯日凌晨,董勋、熊昙朗在城西北楼引侯景士兵登城,永安侯萧确奋力抵抗,挡不住,就撞开宫门禀报梁武帝:“城己陷。”梁武帝躺着不动,问:“还能一战吗?”萧确答:“不能。”梁武帝叹息:“我自己得的天下,自己丢了,又有什么遗憾!”接着对萧确说:“你赶紧走,告诉你父亲,别挂念我和太子。”随即派他去慰劳城外各路援军。
不久侯景派王伟进文德殿拜见梁武帝,梁武帝命人掀帘开门让王伟进来。王伟跪拜呈上侯景的奏疏,称:“臣被奸臣蒙蔽,率军入朝,惊动陛下,现在到宫前请罪。”梁武帝问:“侯景在哪?叫他来。”侯景到太极东堂见梁武帝,带五百名甲士自卫。他在殿下磕头,司仪引他到三公的座位就坐。梁武帝神色不变,问:“你在军中很久,辛苦了吧?”侯景不敢抬头,汗流满面。梁武帝又问:“你是哪州人,敢到这里来?妻子还在北方吗?”侯景都答不上来。任约在旁替他答:“臣侯景的妻子儿女都被高氏杀了,只剩臣一人归顺陛下。”梁武帝再问:“初渡江时带了多少人?”侯景答:“一千人。”“围台城时多少人?”答:“十万人。”“现在多少人?”答:“天下之内,都是我的人。”梁武帝低头不语。
侯景又到永福省见太子,太子也毫无惧色。侍卫都吓跑了,只有中庶子徐扌离、通事舍人陈郡人殷不害在旁侍奉。徐扌离对侯景说:“侯王应按礼仪拜见太子,怎能这样!”侯景才跪拜。太子和他说话,他又答不上来。
侯景退下后,对厢公王僧贵说:“我常骑马对阵,箭刃交加,仍意气从容,毫无惧色。今天见了萧公(梁武帝),却不由自主害怕,难道是天子威严难犯!我不能再见他了。”于是撤走两宫(皇帝、太子)的侍卫,纵容士兵抢掠皇帝的车马、服饰、宫女,洗劫一空。把朝臣、王侯抓到永福省,派王伟驻守武德殿,于子悦驻守太极东堂。假传圣旨大赦天下,自封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建康百姓西处逃难。太子洗马萧允到京口后,静坐不走,说:“生死有命,怎能逃得掉!灾祸的到来,都因贪利;若不贪利,灾祸从哪来!”
己巳日,侯景派石城公萧大款以朝廷诏令解散援军。柳仲礼召集诸将商议,邵陵王萧纶说:“今日决策,全听将军安排。”柳仲礼盯着他却不回应。裴之高、王僧辩说:“将军拥兵百万,却让宫阙沦陷,正该全力决战,何必多言!”柳仲礼最终一言不发,各路援军只好各自溃散——南兖州刺史临成公萧大连、湘东王世子萧方等、鄱阳王世子萧嗣、北兖州刺史湘潭侯萧退、吴郡太守袁君正、晋陵太守陆经等人,各自返回本镇。邵陵王萧纶逃往会稽;柳仲礼及弟弟柳敬礼、羊鸦仁、王僧辩、赵伯超,全都开营投降,士兵们无不叹息愤慨。
柳仲礼等人入城后,先拜见侯景,再去见梁武帝——梁武帝不跟他说话。柳仲礼见父亲柳津,柳津痛哭:“你不是我儿子,何必来见我!”湘东王萧绎派全威将军会稽人王琳送二十万石米犒军,到姑孰时听说台城沦陷,就把米沉进江里返回。
侯景下令焚烧台城内堆积的尸体,连病危未死的人,也聚在一起烧掉。
庚午日,侯景假传圣旨,让各地军政长官恢复原职。他留下柳敬礼、羊鸦仁,派柳仲礼返回司州,王僧辩返回竟陵。起初,临贺王萧正德与侯景约定“攻克台城后,不放过梁武帝和太子”;等城门打开,萧正德率部提刀想入宫,侯景早派手下守住宫门,萧正德没能进去。侯景改任萧正德为侍中、大司马,百官都恢复旧职。萧正德入宫见梁武帝,一边跪拜一边哭,梁武帝说:“现在哭有什么用,后悔也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