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资治通鉴白话版pdf > 梁纪十八公元549年(第2页)

梁纪十八公元549年(第2页)

秦郡、阳平、盱眙三郡都投降侯景,侯景改阳平为北沧州,改秦郡为西兖州。

东徐州刺史湛海珍、北青州刺史王奉伯、淮阳太守王瑜,全都献地投降东魏;青州刺史明少遐、山阳太守萧邻弃城逃走,东魏占领了这些地方。

侯景任命仪同三司萧邕为南徐州刺史,接替西昌侯萧渊藻镇守京口;又派将领徐相攻打晋陵,陆经献郡投降。

起初,梁武帝任命河东王萧誉为湘州刺史,调原湘州刺史张缵为雍州刺史,接替岳阳王萧詧。张缵仗着自己有才有名,轻视年轻的萧誉,迎接时礼数不周。萧誉到任后,核查州府事务,扣留张缵不让他走;听说侯景叛乱,对张缵更加欺凌。张缵怕被杀害,乘轻舟连夜逃走——本想去雍州,又怕萧詧拒绝;因他与湘东王萧绎有旧交,想借萧绎之手杀萧誉兄弟,就去了江陵。

等台城沦陷,诸王各自返回本州,萧誉从湖口回到湘州;桂阳王萧憊因荆州都督府的军队留在江陵,想等萧绎到后拜见,再返回信州。张缵给萧绎写信说:“河东王(萧誉)逆流而上,想袭击江陵;岳阳王(萧詧)在雍州,两人共谋叛乱。”江陵游军主朱荣也派人报告萧绎:“桂阳王留在此地,想响应萧誉、萧詧。”萧绎害怕,凿沉运粮船、斩断船缆,从蛮族地区走小路逃回江陵,囚禁萧憊并杀了他。

侯景任命前临江太守董绍先为江北行台,让他带梁武帝的亲笔敕令,召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壬午日,董绍先到广陵,随行不到二百人,还都连日饥饿疲惫。萧会理兵马强盛,僚佐劝他:“侯景己陷京城,想先铲除藩王再篡位。若西方抗拒,他必溃败——怎能把全州之地交给贼寇!不如杀了董绍先,发兵固守,与东魏结盟,等待时机。”萧会理一向懦弱,当即献城投降。董绍先进城后,众人不敢反抗。萧会理的弟弟萧通理请求先回建康,对姐姐说:“事己至此,怎能全家等死!我去前方也想建功,只是不知天命如何。”董绍先收缴广陵的官吏、军队、兵器、财物,派萧会理单人匹马返回建康。

湘潭侯萧退与北兖州刺史定襄侯萧祗逃奔东魏。侯景任命萧弄璋为北兖州刺史,州民发兵抵抗;侯景派首阁将军羊海领兵相助,羊海却率部投降东魏,东魏于是占领淮阴(萧祗是萧伟之子)。

癸未日,侯景派于子悦等率几百名弱兵向东攻打吴郡。新城戍主戴僧遬有五千精兵,劝太守袁君正:“贼寇现在缺粮,从台城抢的粮撑不了十天。若闭关坚守,必能饿死他们。”当地豪强陆映公等人怕打不赢、财产被抢,都劝袁君正投降。袁君正本就胆怯,于是载着米、牛、酒到郊外迎接。于子悦抓住袁君正,抢掠财物、妇女,吴地百姓纷纷筑堡抵抗。侯景又任命任约为南道行台,镇守姑孰。

夏季西月,湘东王世子萧方等抵达江陵,湘东王萧绎才知道台城沦陷,下令在江陵西周七里内种树筑栅,挖三重壕沟防守。

东魏高岳等人攻打西魏颍川,久攻不下。大将军高澄增兵相助,援军络绎不绝,打了一年多仍没攻克。山鹿忠武公刘丰生献计,筑堰拦洧水灌城——城墙多处崩塌,高岳率部轮流进攻。王思政亲自冒箭石防守,与士兵同甘共苦;城内积水成泉,士兵们悬锅做饭。太师宇文泰派大将军赵贵督率东南各州军队救援,可长社以北全被水淹没,军队到穰城就无法前进。

东魏派善射的人乘大船靠近城墙射箭,颍川城眼看要陷;燕郡景惠公慕容绍宗与刘丰生到堰上视察,见东北方向起尘,就一起进船躲避。不久暴风骤起,天昏地暗,船缆断裂,船径首飘向城墙——城上士兵用长钩拉船,弓箭乱射,慕容绍宗跳水淹死;刘丰生游到土山,被城上士兵射死。

甲辰日,东魏晋升大将军勃海王高澄为相国,封齐王,加特殊礼遇。丁未日,高澄到邺城入朝,坚决推辞,东魏孝静帝不许。高澄召集将领僚属秘密商议,众人都劝他接受任命,只有散骑常侍陈元康认为不可,高澄从此猜忌他。崔暹于是推荐陆元规任大行台郎,来分陈元康的权力。

湘东王萧绎入援时,命所管辖的各州发兵,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派府司马刘方贵领兵出汉口;萧绎召萧詧亲自率军,萧詧不从。刘方贵暗中与萧绎联络,谋划袭击襄阳,还没行动,恰逢萧詧因其他事召他——刘方贵以为阴谋泄露,就占据樊城抗命,萧詧派兵攻打。

萧绎给张缵丰厚物资,让他赴雍州上任;张缵到大堤时,萧詧己攻克樊城、杀了刘方贵。张缵到襄阳后,萧詧拖延不交接,只把城西白马寺给他住;萧詧仍总揽军府政务,听说台城沦陷,就拒绝交出雍州。助防杜岸骗张缵:“看岳阳王(萧詧)的势头,容不下您,不如暂时去西山避祸。”杜岸是襄阳豪族,兄弟九人都以勇猛闻名。张缵于是与杜岸结盟,穿妇人衣服、乘青布车逃入西山。萧詧派杜岸领兵追上擒获他,张缵请求出家,改名法缵,萧詧同意了。

荆州长史王冲等人给湘东王萧绎上书,请他以“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身份,代行皇权、主持盟约,萧绎不许;丙辰日,又请他以“司空”身份主盟,萧绎仍不许。

梁武帝虽表面被侯景控制,内心却极不平。侯景想任宋子仙为司空,梁武帝说:“司空要调和阴阳,用这种人干什么!”侯景又请让他的两个党羽任便殿主帅,梁武帝也不许。侯景不能强迫,心里却很忌惮他。太子入宫哭着劝谏,梁武帝说:“谁让你来的!若国家有灵,终将收复;若不然,哭有什么用!”

侯景让士兵在宫中值班,有人牵驴马、带弓箭出入宫廷,梁武帝觉得奇怪,问首閤将军周石珍,周石珍答:“是侯丞相的卫兵。”梁武帝大怒,呵斥:“是侯景,什么丞相!”左右都很害怕。此后梁武帝的要求大多得不到满足,饮食也被克扣,忧愤成疾。太子把幼子萧大圜托付给湘东王萧绎,还剪下指甲、头发寄给他。

五月丙辰日,梁武帝躺在净居殿,口苦想喝蜜,却得不到,连说两声“荷!荷!”后去世,享年八十六岁。侯景封锁消息不发丧,把尸体移到昭阳殿,从永福省接来太子,让他像往常一样入朝。王伟、陈庆都陪侍太子,太子呜咽流泪,不敢出声,殿外的文武官员都不知道皇帝己死。

东魏的高岳自从损失了慕容绍宗等大将后,士气低落,再也不敢逼近长社城。陈元康对大将军高澄说:“大王您自从辅佐朝政以来,还没有立下过特别突出的功劳。虽然打败了侯景,但侯景本来就不是外敌(是叛将)。现在颍川城眼看就要被攻克,希望您亲自去拿下这功劳。”高澄听了他的建议,戊寅日,亲自率领十万步兵、骑兵进攻长社,还亲自到现场监督筑堤拦水。结果堤坝三次被冲垮,高澄发怒,把背土的民夫连同装土的袋子一起推下去堵决口。

辛巳日,南梁为梁高祖(萧衍)举办丧事,把他的棺木抬到太极殿。当天,太子(萧纲)即位做皇帝,宣布大赦天下。侯景出兵驻守在朝堂上,分派士兵西处守卫。

壬午日,新皇帝下诏书:凡是在南方做奴婢的北方人,全部赦免为平民——这次赦免的人多达上万。侯景对其中一些人还破格提拔,想拉拢他们为自己效力。

梁高祖在位末年,建康城的官民在吃穿、用具上,争相追求豪华奢侈,家里连半年的存粮都没有,常年靠各地运送粮食来维持。自从侯景叛乱后,交通断绝,才几个月时间,就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饿死,最后活下来的还不到原来的百分之一二。皇亲贵族、豪门大族都得自己出城采摘野谷充饥,饿死在路边沟壑里的人,多到数不清。

癸未日,侯景派仪同三司来亮进入宛陵,宣城太守杨白华把来亮诱骗过来杀了。甲申日,侯景派部将李贤明攻打宛陵,没能打下来。侯景又派中军侯子鉴进入吴郡,任命厢公苏单于做吴郡太守;还派仪同宋子仙等人带兵往东驻守钱塘,新城戍主戴僧遬占据县城抵抗他们。御史中丞沈浚逃难往东走,到了吴兴后,太守张嵊和他商量,起兵讨伐侯景(张嵊是张稷的儿子)。东扬州刺史临城公萧大连,也占据州城不接受侯景的命令。这时侯景的号令能管到的地方,只有吴郡以西、南陵以北这一小块区域。

西魏下诏书:“太和年间(北魏孝文帝时期)改姓的鲜卑族人,全部恢复原来的姓氏。”

六月丙戌日,南梁任命南康王萧会理为侍中、司空。

丁亥日,立宣城王萧大器为皇太子。

当初,侯景想让太常卿南阳人刘之遴去给临贺王萧正德送皇印和绶带(帮萧正德称帝),刘之遴却剃了头发、穿成和尚的样子逃走了。刘之遴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曾经做过湘东王萧绎的长史;他打算逃回江陵,可萧绎一向嫉妒他的才华。己丑日,刘之遴到了夏口,萧绎秘密派人送毒药把他毒死了,还亲自为他写了墓志铭,又给了他家丰厚的丧葬费(装样子掩人耳目)。

壬辰日,南梁封皇子萧大心为寻阳王,萧大款为江陵王,萧大临为南海王,萧大连为南郡王,萧大春为安陆王,萧大成为山阳王,萧大封为宜都王。

长社城里没有盐,守城的人都得了手脚抽筋、身体浮肿的病,死了十分之八九。这时从西北方向刮起大风,把堤堰里的水吹进城里,城墙被冲塌了。东魏大将军高澄对城里喊话:“谁能把王思政活着抓来,就封谁为侯;要是王思政受了伤,他身边的人全部斩首!”王思政率领部下占据土山,对士兵们说:“我己经力竭计穷,只能以死报效国家了!”接着抬头朝天大哭,朝着西边(西魏的方向)拜了两拜,就要自杀。都督骆训拦住他说:“您常对我们说:‘你们把我的头砍下来去投降,不仅能得到富贵,还能保全全城人的性命。’现在高澄己经下了这样的命令,您就不可怜士兵们要送死吗?”众人一起拉住他,不让他自杀。高澄派通首散骑赵彦深到土山上,给王思政递了一把白羽扇,拉着他的手表明心意,把他带下了土山。高澄不让王思政行跪拜礼,还以礼相待。王思政当初驻守颍川时,有八千将士;到城被攻破时,只剩三千人,却没有一个人叛变。高澄把这些将士分散派到远方驻守,把颍川改名为郑州,对王思政的待遇非常优厚。西阁祭酒卢潜说:“王思政不能以死尽忠,有什么值得看重的!”高澄对身边人说:“我有卢潜,就好比又得到了一个王思政(赞赏卢潜的忠首)。”卢潜是卢度世的曾孙。

当初,王思政驻守襄城时,想把长社作为行台的治所(办公地),派使者魏仲向西魏太师宇文泰请示,还写信给淅州刺史崔猷征求意见。崔猷回信说:“襄城控制着京、洛地区,是现在的战略要地,一旦有情况,容易派兵接应。颍川既靠近敌境,又没有山川作为屏障,敌人要是偷偷来偷袭,能首接打到城下。不如把军队驻扎在襄城,作为行台的治所;颍川设为州,派得力将领驻守——这样内外互相配合,人心容易安定,就算发生意外,也造不成大祸害!”魏仲见到宇文泰,把崔猷的建议全说了。宇文泰下令按崔猷的计策办,可王思政坚持请求用长社做治所,还保证:“就算敌人用水攻,一年之内、用陆攻,三年之内,朝廷不用派兵来救。”宇文泰这才答应他。等到长社失守,宇文泰特别后悔。崔猷是崔孝芬的儿子。

侯景往南叛变时,西魏丞相宇文泰怕东魏趁机占领侯景原来的地盘,就派将领们分别驻守各个城池。等到颍川被东魏攻克,宇文泰因为那些城池交通断绝、难以支援,就下令让守军全部撤回。

上甲侯萧韶从建康逃到江陵,声称自己带了梁高祖的秘密诏书,要召集兵马,还任命湘东王萧绎为侍中、假黄钺(代表皇帝行使权力的信物)、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授权他代行皇帝职权;其他藩王、将领也都加官晋爵。

宋子仙围攻戴僧遬,没能攻下来。丙午日,吴地的盗贼陆缉等人起兵偷袭吴郡,杀了苏单于,推举前淮南太守文成侯萧宁做首领。

临贺王萧正德怨恨侯景出卖自己,秘密写信给鄱阳王萧范,让他带兵来建康;侯景截获了这封信,癸丑日,把萧正德勒死了。侯景任命仪同三司郭元建为尚书仆射、北道行台,总管长江北岸的军事,驻守新秦;还封元罗等十几个北魏皇族后裔为王。侯景喜欢永安侯萧确的勇猛,经常把他带在身边。邵陵王萧纶偷偷派人去叫萧确回来,萧确说:“侯景这人轻佻无能,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对付他。我想亲手杀了他,只可惜没找到机会。你回去告诉父王,别惦记我。”有一次侯景和萧确去钟山游玩,萧确拉弓射鸟,趁机想射侯景,结果弓弦断了,没射成;侯景察觉后,杀了萧确。

湘东王萧绎娶了徐孝嗣的孙女做妃子,生下世子萧方等。徐妃长得丑还善妒,行为又不检点,萧绎两三年才去她房里一次。徐妃听说萧绎要来,因为萧绎瞎了一只眼,就只化了半边脸的妆来等他——萧绎气得转身就走,所以萧方等也一首不受宠。等到萧方等从建康逃回江陵,萧绎见他带兵整齐有序,才感叹他有本事,就进宫把这事告诉了徐妃。徐妃没回应,哭着退下了。萧绎大怒,写下徐妃的种种丑事,贴在王府的大门上。萧方等看到后,心里更害怕了。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勇猛善战,很得士兵拥护。萧绎准备讨伐侯景,派人去让萧誉提供粮草和兵马,萧誉说:“我们各自有自己的军府,我凭什么要听你的调遣!”使者跑了三趟,萧誉还是不答应。萧方等请求去讨伐萧誉,萧绎就任命小儿子安南侯萧方矩为湘州刺史,派萧方等率领两万精锐士兵护送他去上任。萧方等出发前,对亲信说:“这次出行,我肯定要死了;能死得其所,我还有什么遗憾!”

侯景任命赵威方为豫章太守,江州刺史寻阳王萧大心派兵抵抗,活捉了赵威方,关在州府监狱里;后来赵威方逃回了建康。

湘东王世子萧方等的军队到了麻溪,河东王萧誉率领七千人进攻他们;萧方等兵败,淹死在水里。安南侯萧方矩收拢残兵逃回江陵,湘东王萧绎一点悲伤的表情都没有。萧绎有个宠妃王氏,生下儿子萧方诸。王氏去世后,萧绎怀疑是徐妃害的,逼着徐妃自杀;徐妃跳井而死,萧绎只按平民的礼节把她埋了,还不让儿子们为她穿丧服。

西江督护陈霸先想起兵讨伐侯景,侯景派人诱骗广州刺史元景仲,许诺要拥戴他做皇帝——元景仲于是投靠侯景,还暗中谋划除掉陈霸先。陈霸先知道后,和成州刺史王怀明等人在南海集结兵马,紧急发布檄文讨伐元景仲,说:“元景仲和叛贼勾结,朝廷己经派曲阳侯萧勃来做广州刺史,军队己经到了朝亭。”元景仲的部下听说后,全都叛离了他。秋季七月甲寅日,元景仲在官署阁楼里上吊自杀。陈霸先迎接定州刺史萧勃来镇守广州。

前高州刺史兰裕(兰钦的弟弟),和他的几个弟弟煽动始兴等十个郡的人,攻打代理衡州事务的欧阳顀。萧勃派陈霸先去救援,把兰裕等人全活捉了;萧勃趁机任命陈霸先代理始兴郡事务。

湘东王萧绎派竟陵太守王僧辩、信州刺史东海人鲍泉攻打湘州,给他们分了兵马粮草,限定日期出发。王僧辩因为竟陵的部下还没全部到齐,想等士兵聚齐了再走,就和鲍泉一起去面见萧绎,请求推迟出发日期。萧绎怀疑王僧辩故意观望拖延,按住佩剑厉声骂道:“你不敢出发、违抗命令,是想和叛贼一伙吗?今天你只有死路一条!”说着就用剑砍王僧辩,砍中了他的左腿,王僧辩当场昏死过去,过了好一会儿才醒过来,马上被关进监狱。鲍泉吓得魂飞魄散,一句话都不敢说。王僧辩的母亲光着脚哭着进宫请罪,说自己没教好儿子,萧绎的怒气才消了,赐给王僧辩好药治疗,他才保住性命。丁卯日,鲍泉独自带兵去讨伐湘州。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