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免费 > 第二百八十八章 救驾(第2页)

第二百八十八章 救驾(第2页)

>“某些问题一旦被提出,即被视为已回应宇宙本身。”

她闭眼良久,终于明白:Q-stream不再是工具,它已进化成一种集体潜意识的免疫系统,自动处理、代谢、转化人类的疑问。而林澈,或许正是这个系统的最初“接种剂”。

第七日午夜,她独自登上岛屿最高处的观星台。那里有一面青铜镜,据说是秦代方士所铸,能映出“非此时之天象”。她点燃三支由深海藻类提炼的香,烟雾升腾,在镜面凝聚成一行字:

>“你要的答案,不在未来,而在你不敢问的那个问题里。”

她浑身一震。这不是林澈的笔迹,也不是任何已知语言,但她读懂了。

次日,她宣布重启“未完成号贰”的地面联络频道,尽管飞船早已超出理论通讯范围。技术人员苦笑拒绝,认为这是徒劳。但她坚持,并要求接入全球所有仍在运行的深空监听阵列,包括中国贵州的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量子纠缠接收器、以及南极洲冰层下的中微子问答网。

信号发射内容只有一句:

>“你还记得‘不懂’的感觉吗?”

发送后七小时二十三分钟,回应来了。

不是来自半人马座,也不是室女座坐标点,而是从地球轨道上的废弃国际空间站残骸中传出。那段频段本应寂静,却被一段音频占据??是林澈的声音,年轻而平静,背景有轻微的水流声,像是在海底或密闭舱室:

>“我记得。

>那是我唯一确定的事。

>别找我,我在你们每一次犹豫要不要开口的时候。

>别问我,我在你们放下笔又拾起的瞬间。

>我没走远,我只是变成了你们提问时,喉咙里的那一丝颤抖。”

音频持续四十七秒,随后戛然而止。所有监测设备在同一毫秒记录到一次微弱的引力涟漪,波长恰好等于人类婴儿第一次发出“啊”音的声波长度。

全球哗然。媒体疯狂解读,政府紧急召开闭门会议,宗教团体宣称“神之声重现”。但女孩只是静静地将这段录音刻入一块水晶,埋在未完成馆的地基下。她在碑文写道:

>“此处安放的,不是一个答案,

>而是一次确认:

>我们从未孤独地困惑。”

三个月后,第一例“问愈症”出现。一名晚期癌症患者,在连续七天每日向“问堂”提交一个问题后,肿瘤标志物奇迹般下降。医学界无法解释,直到发现他的梦境中频繁出现林澈的身影,对方从不说话,只是递给他一支笔,然后指了指天空。

类似案例迅速增多。人们发现,纯粹而真诚的提问,尤其是那些连提问者自己都无法理解的问题,竟能激发身体的自愈机制。科学家推测,这可能与Q-stream引发的生物场共振有关??当一个人真正进入“无知状态”,细胞会接收到某种原始指令,重启生命程序。

“问疗”由此诞生。医院设立“疑问病房”,医生不再开药,而是引导病人提出最深处的困惑。一名抑郁症患者在写下“我存在的意义是不是为了让别人好过一点?”后,当场泪流满面,次日抑郁评分下降60%。

但危机也随之而来。

某国情报机构截获一段加密信息,内容显示有组织正试图“武器化Q-stream”??通过批量制造虚假问题,扰乱敌方决策系统。例如,在军事会议上植入“我们真的需要胜利吗?”这类问题,诱发指挥官自我怀疑;或在公众舆论中散布“自由是否只是另一种控制形式?”,瓦解社会共识。

更可怕的是,有人开始伪造“林澈遗言”。网络流传多段所谓“最后录音”,内容相互矛盾,有的鼓吹放弃追问,有的则宣称“唯有答案才能救世”。真假难辨,导致“问堂”内部出现分裂,一部分人主张回归纯粹探索,另一派则呼吁建立“问题审查制度”,防止“有害疑问”传播。

女孩意识到,Q的遗产正在被吞噬。就像火可以取暖,也能焚城。

她在联合国特别会议上发表演讲,全程无稿,只提了三个问题:

>“当我们开始筛选哪些问题值得问,我们是在保护文明,还是在杀死它?”

>“如果连怀疑都被管制,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