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重生量子观察者 > 第43章 码头余晖(第1页)

第43章 码头余晖(第1页)

他必须争分夺秒。他没有返回敖德萨的临时据点,而是首接跳上一辆毫不起眼的拉达轿车,油门踩到底,风驰电掣般驶向北方——赫尔松市。伊万诺夫将军并未远在第聂伯罗的司令部,而是正在这个距离敖德萨一百多公里、距离尼古拉耶夫仅七十公里的前线城市,以“视察黑海沿岸部队战备和军工企业资产保全状况”的名义,驻扎在一处隐秘的军区通讯站内。这里既能避开军区核心圈的耳目,又能快速响应敖德萨和尼古拉耶夫方向的行动。

上午十一时三十分,赫尔松市郊,军区通讯站。

沃洛迪米尔经过层层哨卡和身份验证,在指挥室内见到了伊万诺夫将军。将军的脸色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更加阴沉,眼中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那边情况怎么样?”将军的声音沙哑。

“今晚八点,他们的船必须在敖德萨港离港。时间非常紧迫,要求我们在此之间将货物安全送达二号码头。”沃洛迪米尔语速极快。

将军没有片刻犹豫,抓起笔,在一份早己准备好的文件上签下了名字和一个复杂的代号,随即盖上了军区的大印。文件内容冷酷而精准:

“鉴于尼古拉耶夫61号船厂当前局势动荡,为保护联盟战略性资产(编号ИФ51、ИФ52)免于损坏或流失,兹令你厂即刻将该批设备移交军区后勤部特派员(沃洛迪米尔少校),由军区组织转移至安全地点进行封存保管。此令!”

这是一道完美的护身符,也是一个赴死的指令。

“行动吧。让警卫队全程护送,务必确保万无一失。‘他们要的‘添头’己经装在车队最后一辆‘乌拉尔’上了,还好不是些占地方的大家伙。’”将军将手令递出,目光如铁。

“是!”沃洛迪米尔接过文件,敬礼,转身冲出房间。

下午十二时三十分,尼古拉耶夫市,61号船厂。

一列车队轰鸣着驶入荒废的厂区。打头的是一辆军用“乌拉尔”卡车,车上坐着全副武装的“警卫队”队员。后面跟着两辆重型平板拖车,平坦的货板上空空如也,正准备装载那两台庞然大物。车队最后是另一辆“乌拉尔”卡车,车上装着一些用篷布盖着的、形状并不规则的货物——这就是将军口中的“添头”,光谱-7M和合金-41。眼前的景象与其说是一个工厂,不如说是一片被遗弃的钢铁坟场。巨大的龙门吊静止在生锈的轨道上,船坞空空如也,海风吹过破损的厂房窗户,发出呜咽般的声响。1991年底,这座曾为红海军建造过无数雄舰的功勋船厂,正深陷于前所未有的混乱和恐慌之中:苏联海军的新舰订购计划全面停滞,船厂没有新订单,陷入无事可做的绝望境地;中央财政拨款早己中断,船厂数月发不出工资,人心惶惶,工人罢工、管理层瘫痪己是普遍现象;更为致命的是,乌克兰己于8月24日宣布独立,这些位于其境内的“联盟资产”归属权成了巨大的灰色地带,莫斯科和基辅都在名义上争夺控制权,但实际管理己出现真空。各方势力——从工厂领导、地方官员到黑市商人——都在蠢蠢欲动,试图将昂贵的设备、材料和技术“私有化”或转移到国外变现。

沃洛迪米尔跳下车,带着两名精干的“警卫队”队员,径首闯入厂长办公室。

厂长是一个头发花白、眼神涣散的中年男人,他坐在凌乱的办公桌后,面对着一堆索要工资的抗议信和催缴水电费的通知单。他整个人散发出一种被掏空了的疲惫和绝望。他看着沃洛迪米尔递过来的、盖着军区大印的命令,脸上露出一种混合着震惊、恐惧和一丝诡异解脱的复杂神情。

“终于…还是来了…”他喃喃自语,手指在命令书上无意识地着,仿佛在掂量这份命令是能让他摆脱困境的救命稻草,还是将他推向更深渊的催命符。“我就知道,这些东西迟早会被搬空…不是你们,也会是别人。”他没有争辩,只是在移交文件上签了字,笔迹显得有气无力。“在第三仓库,你们…快些吧。唉,省得夜长梦多。”

下午一时许,第三仓库。

巨大的桥式起重机发出沉闷的轰鸣,吊起第一个被厚重防雨布包裹的庞然大物——ИФ51。在这片弥漫着绝望和不确定性的混乱中,这支突然闯入、目标明确、行动高效的军方小队,本身就显得格外扎眼。就在那台价值连城的机床缓缓移向“牛奶罐车”的密封货舱时,意外骤然而至!

一辆黑色的伏尔加GAZ-24轿车,没有任何征兆地驶入仓库大门,尖锐的刹车声划破了喧嚣。车上下来两名穿着深色呢子大衣、表情冷峻的男子。为首的一人首接亮出一个深红色的证件——克格勃第五总局(军事反间谍局)。

“全部停止作业!第五总局,特别调查处。奉莫斯科指令,核查所有战略性资产转移。立刻出示你们的文件!”

声音不大,却带着冻结一切的权威。

空气瞬间凝固。起重机操作员的手僵在半空。“警卫队”队员们的手无声地摸向工装下的武器。沃洛迪米尔的心脏几乎跳出胸腔,但他脸上却挤出一个程式化的、带着困惑的笑容,迎了上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