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您所愿,将军。”李建国微微颔首。
没有热烈的告别,没有虚假的承诺。双方在一种各怀心思、却目标暂定的微妙氛围中结束了这次高风险会面。
左皓和李建国在沃洛迪米尔少校的护送下,沉默地离开了那座巨大的工业废墟。然而,轿车并未驶向码头方向,而是拐入了敖德萨城内一片由老旧“赫鲁晓夫楼”组成的居民区,最终在一条僻静的街道深处停下。
沃洛迪米尔少校率先下车,警惕地扫视了一眼空荡的街道,然后转向左皓和李建国,他的语气依旧生硬,但内容却出乎意料:“将军交代了。你们不能住在我们安排的地方,风险太高,对双方都不利。这条街的7号楼,4楼左门。钥匙在门垫下。那里是‘干净’的,与我们都无关。食物和水自己解决。有进展,会通过死信箱联系你们。位置是向南两个街区,红色邮箱背后的排水管。如果有紧急情况需要联络我,到敖德萨歌剧院正门右侧的第二个公告栏上,用图钉快速固定一张对折的、撕掉一半的《敖德萨晚报》,然后去敖德萨波将金阶梯顶部平台等我,我收到信息会尽快去。”
说完,他递过来一个不起眼的纸质购物袋,里面是两顶旧毛帽和围巾——“稍微改变一下样子。祝你们好运。”随即,他毫不拖泥带水地转身上车,莫斯科人轿车迅速消失在昏暗的街角。
左皓和李建国站在原地,寒风卷过空荡的街道。他们瞬间明白了将军的深层意图:绝对的隔离。将军不提供庇护,反而将他们彻底推入敖德萨的街头,这看似危险,实则是最冷酷也最精明的策略:
1。风险切割:将军与他们之间不留任何物理上的连接点。一旦他们被捕或暴露,将军可以完全否认关联,声称他们是自行潜入的境外间谍。所有风险由中方自行承担。
2。压力测试:这是最残酷的测试。将军要亲眼看看,中方团队是否具备在苏联腹地城市独立生存、隐蔽并完成任务的顶级专业能力。通不过测试,就没有资格与他进行后续交易。
3。保持主动:将军始终保持着他作为“资源提供方”而非“庇护寻求方”的心理优势。他提供情报,但绝不提供保护。
“老莫,被动信号扫描。半径200米环境威胁评估。”
“指令确认。能效维持在3%。未检测到定向监控信号源…环境背景噪音频谱分析:主导成分为民用电力网络噪声、间歇性短波无线电广播(敖德萨本地电台)…未发现异常持续监视特征。初步判断:区域清洁,威胁等级低。但仍需保持警惕。”
两人没有立即行动。他们在寒风中看似随意地走了半条街,在一个报刊亭前停留片刻,利用玻璃反光和李建国手表上的微型潜望镜,反复观察了7号楼及其周边环境的每一个细节。确认没有明显的盯梢和监视点后,才以自然的速度和路线,绕了一圈,从另一个方向接近目标楼房。
他们顺利地在门垫下找到了钥匙,无声地进入公寓。
公寓狭小、陈旧,但功能齐全,看起来像是一个长期空置的普通民宅,没有任何个人物品残留。李建国迅速而无声地检查了每一个房间、橱柜和通风口,左皓则站在窗边死角,利用老莫持续扫描着窗外街道的无线电频谱。
“安全。没有‘礼物’(窃听器摄像头)。”李建国低声道,这是他全面检查后的结论。
“外部环境暂时清洁。”左皓补充道。
他们这才稍微放松下来,但警惕性丝毫未减。这个临时的巢穴,是他们在这座危机西伏的城市里唯一的支点。
“将军把我们丢进了斗兽场。”左皓低声道,目光锐利。
“但他也给了我们舞台。”李建国回应,语气沉稳,“他不想沾手,这正说明他动真格的了。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得靠我们自己了。交货、验货、转运,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他们的确打开了一扇门,但却把自己彻底暴露在了风暴之中。这扇门后的道路,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第一次交易的成功,现在不仅关乎技术,更首接关乎他们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