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青铜王座百度百科 > 第104章 帝国的战争脉动(第1页)

第104章 帝国的战争脉动(第1页)

1858年末,寒冬,撒丁王国。普隆比耶尔密约如同一道无形的铁幕,将战争的倒计时悄然锁死在撒丁与法国的最高决策层。外界虽未闻惊雷,但空气中弥漫的硫磺与钢铁的气息,己浓得化不开。整个王国,在加富尔与亚历山德罗的意志驱动下,化身为一台精密而狂热的战争机器,而科斯塔工业帝国,正是这台机器最核心、最强劲的引擎,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

由于亚历山德罗工作重心转移至海军部,科斯塔集团具体业务充分授权给核心团队(安东尼奥、莱昂纳多、西尔维奥、埃利奥、卢卡、阿尔贝托等),他抓大放小,专注于战略决策和关键节点(如议会、海军部、商业集团核心决策)。为了鼓励集团核心团队积极性,亚历山德罗开始有了在科斯塔集团高层实行分红制的想法,但要在战争结束后执行。

热那亚,科斯塔钢铁厂。昔日尚能分辨昼夜的厂区,此刻己被永不熄灭的炉火映照成一片赤红的地狱。巨大的高炉如同沉睡的火山巨兽,昼夜不息地吞吐着焦炭与矿石,喷涌出炽热粘稠的铁水洪流。空气中充斥着刺鼻的硫磺、金属粉尘和灼人的热浪,工人们的身影在蒸腾的热气与飞溅的钢花中如同鬼魅。

“快,二期熔炉必须提前点火,船厂等着我们的装甲钢。”工头的嘶吼在机器的轰鸣中几不可闻。

钢水被铸成粗壮的钢轨,源源不断装上火车,驶向王国北部边境,加固着指向奥地利的“钢铁命脉”。更精炼的特种钢材,被锻造成厚实的船用钢板、坚韧的枪管、冰冷的炮膛。产能报表上的数字,如同脱缰野马般疯狂飙升。亚历山德罗亲批的二期扩产计划,在重金投入和近乎严苛的工期要求下,硬生生提前一个月完成!这里流淌的,不再是铁水,而是王国血管中奔涌的钢铁血液!

热那亚港,科斯塔造船厂。巨大的船坞如同钢铁巨兽的巢穴。最核心的1号船坞内,一艘线条更加流畅、舰体明显增大的钢铁战舰己初具雏形——这是排水量3000吨“海狼级”高速巡洋舰“统一号”。船台上焊花飞溅,铆钉枪的咆哮连绵不绝,工人们如同蚂蚁般攀附在钢铁骨架之上,日夜赶工。隔壁的2号船坞,一艘老式风帆战舰正被“开膛破肚”,旧锅炉被吊出,巨大的新式水管锅炉正被艰难地塞入,甲板上,工人们正切割炮位,准备加装速射炮基座。

港口锚地,悬挂科斯塔旗帜的商船队也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技工们正紧张地为部分重点船只的轮机舱、指挥室加装沙袋和简易的铁板防护。另一些船只则接到了海军的秘密通知,船员开始接受基础的军事训练,船舱内预留了改装成临时运兵船或补给船的空间——它们,是海上生命线最后的预备队。

都灵近郊,科斯塔精密机械制造公司(科斯塔兵工厂)。这里的气氛紧张而有序,少了钢铁厂的狂野,多了几分冰冷的精确。崭新的流水线上,精密的零件被熟练的工人快速组装。枪托撞击的闷响、弹簧压缩的轻鸣、金属抛光时的嘶嘶声,交织成杀戮的序曲。

“C1858型”后装线膛步枪和新式的后装野战炮,以其超前的射速和可靠性,开始小批量走下生产线,它们优先装备了王国最精锐的“近卫军团”和亚历山德罗亲手打造的海军陆战队。而在另一个相对安静的车间里,一种结构简单却威力不俗的武器——轻型迫击炮的炮管和底座正被仔细检验,它们将被配发给海军陆战队,成为登陆时撕裂堑壕的尖牙。

都灵,科斯塔银行总部。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算盘珠子的急促碰撞。战争的代价是天文数字的金币,王国财政部发行的战争债券,如同雪片般涌向市场。科斯塔银行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信誉,成为承销的主力军。银行经理们穿梭于都灵的富豪沙龙与外省的商会之间,用“爱国”与“稳定高回报”的双重诱惑,将社会财富源源不断地吸入战争的金库。同时,银行还为王国政府提供了数笔关键的短期过桥贷款,以解燃眉之急。每一笔签字,都让科斯塔银行与国家利益的绑定更深一层,如同巨蟒缠绕猎物,汲取养分的同时也提供支撑。

黑水安保公司训练营,皮埃蒙特山区。寒风凛冽的冬季山谷,呵气成霜。训练强度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泥泞的匍匐场、冰冷的障碍墙、实弹横飞的靶场…惨叫声与教官的怒骂是这里的背景音。

“快!快!你们这群软脚虾,奥地利佬的子弹可不会等你们喘气。”阿尔贝托·罗西,如今的黑水总教官,眼神如同鹰隼般锐利。他面前,是规模扩大了一倍有余的黑水骨干。

一部分最精锐、水性好的成员,己经悄然换上了海军制服,融入了海军陆战队,成为掌控这支新力量的“骨中之骨”。另一部分,则被抽调到都灵、热那亚等重要城市,负责核心人物(包括亚历山德罗本人、关键工业设施负责人等)的安全保卫,以及配合王国安全部门进行反间谍布控。他们如同阴影中的猎犬,警惕地嗅探着任何可疑的气息。

而阿尔贝托亲自带领的一支不足五十人的“尖刀小队”,正在进行着更为隐秘、残酷的训练:地图判读、野外极限生存、爆破、无声潜入、伪装、审讯与反审讯…他们学习意大利北部的方言,研究奥地利军队的编制和后勤节点地图(由亚历山德罗通过情报渠道提供)。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当战争爆发,像淬毒的匕首,插入奥地利人后方的软肋,焚烧仓库,瘫痪铁路,制造混乱!战争的阴云,催生着最黑暗的利刃。

《复兴报》总部。贝洛蒂和加斯帕雷的笔,化作了另一种武器。报纸进入全面战争宣传模式:头版头条充斥着奥地利在伦巴第的“暴行”(部分真实,部分艺术加工),渲染着同胞的苦难。

大幅报道王国军队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新式武器的威力展示、工业生产的“奇迹”(科斯塔工厂的照片和“鼓舞人心”的产能数据被重点突出),塑造着全民备战的激昂氛围。

而亚历山德罗·科斯塔的名字和形象,更是被推上了神坛。他视察钢铁厂炉火旁坚毅的身影、在海军部作战室运筹帷幄的侧写、抚摸着“统一号”龙骨时充满力量的话语…被精心编织成“工业巨子”、“海军守护者”、“统一事业钢铁支柱”的完美形象。报纸刻意淡化了他的议员和部长身份带来的政治争议,将他塑造成一个超越党派的、纯粹为意大利强大而燃烧的实业家与爱国者。舆论的熔炉,将他锻造成了一面金色的战旗。

亚历山德罗本人,如同一个永不疲倦的精密陀螺,在都灵议会(以“统一派议员联盟”掌控局面)、海军部(推进舰队建设与陆战队整训)、以及遍布北意大利的科斯塔商业帝国之间高速旋转。他面容冷峻,眼神深处是冰封的湖面,下达的每一个指令都清晰、冷酷、不容置疑。高压之下,他的精力仿佛无穷无尽,如同一台冰冷的战争机器本身。

只有在回到那座位于都灵富人区、戒备森严的宅邸,看到埃琳娜微微隆起的小腹时,他眼中那万年不化的寒冰,才会闪过一丝极其罕见的、近乎人性的柔和。他们的婚姻,在公众视野里是无可挑剔的贵族典范,是工业资本与古老门第的强强联合。在私密的书房里,则是盟友间冷静的情报交换与政治分析。而在更深的、只有两人的卧室空间里,则多了一份无言的支持与休憩。埃琳娜以她高超的手腕和家族影响力,在贵族沙龙和夫人圈中游刃有余,为亚历山德罗维系着至关重要的传统人脉网络,消弭着潜在的敌意,传递着需要传递的信息。她是他冰冷战争机器上,一道温润而坚韧的护甲。

战争的阴云,沉甸甸地压在撒丁王国的上空,空气凝固如铅。但在这片压抑之下,钢铁在咆哮,金币在流动,枪炮在铸造,人心在躁动。亚历山德罗·科斯塔的帝国,正以最狂野的脉动,驱动着整个王国,义无反顾地冲向那道即将被血与火撕开的地平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