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的尾声并未带来暖意,反而让战争的铁砧愈发冰冷坚硬。科斯塔帝国的战争引擎在全速轰鸣中,也面临着内部的淬炼与外部暗流的冲击。
科斯塔钢铁厂:荣耀与焦灼。二期熔炉的成功点火带来了短暂的欢呼,但随之而来的是更严峻的挑战。原材料(尤其是优质铁矿石和焦煤)的供应开始吃紧,价格在战争预期的刺激下节节攀升。采购部门的负责人拿着飞涨的报价单,额头沁出冷汗,站在亚历山德罗面前。“老板,瑞典矿的报价又涨了一成!鲁尔区的焦炭…他们开始限量供应了。”
亚历山德罗的目光扫过报表,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启动备用方案。加大从北非殖民地的矿石采购,虽然品位低,但胜在稳定。焦炭…联系威尔士的商人,哪怕溢价,也要保证供应。同时,”他眼中寒光一闪,“通知我们在热那亚港的人,严密监控所有运往奥地利的战略物资船只,必要时…让黑水的人制造点‘意外’。”资源是工业的命脉,也是战争的毒药,他必须牢牢掌控。
科斯塔造船厂:速度与质量的钢丝。排水量3000吨“统一号”的建造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船体合拢,轮机吊装,巨大的烟囱矗立起来。然而进度压力之下,隐患开始浮现。“部长阁下,‘统一号’左舷水线以下的一块装甲板,内部探伤发现细微裂纹。”技术总监的声音带着惶恐,通过海军驻场代表传到亚历山德罗耳中。
亚历山德罗闻言眼神骤然锐利如刀:“什么原因?”
“初步判断…可能是钢板淬火时内部应力不均,加上工期太赶…”
“立刻更换,”亚历山德罗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用库存最好的备用板。工期延误的损失,我来承担。但‘统一号’下水时,必须是一块无瑕的钢铁,告诉所有工人和监工,质量就是生命。谁在质量上打折扣,我就送谁上军事法庭。”速度固然重要,但一艘存在隐患的战舰投入战场,等于谋杀自己的水兵。他绝不允许科斯塔的招牌在战场上蒙羞。这道命令,如同淬火的冰水,浇醒了被狂热工期冲昏头脑的船厂管理层。
科斯塔兵工厂:保密与渗透的阴影。“C1858型”步枪和新式火炮的列装,成为了王国军队最令人眼红的资源。陆军部其他派系的将领们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施压,试图分一杯羹,甚至有人暗示科斯塔精密机械制造公司(科斯塔兵工厂)在技术保密上“过于严格”,要求“共享”以提升整体战力。
与此同时,王国安全部门截获了几份可疑的通信,内容涉及刺探科斯塔兵工厂新武器参数和产能情报。怀疑的矛头指向了奥地利间谍,甚至…可能是国内某些与奥地利有隐秘联系的势力。
亚历山德罗在海军部召见了黑水安保负责反间谍的负责人和兵工厂安全主管。“加强兵工厂的警戒等级,特别是核心车间和技术资料室。启动‘捕鼠’预案,故意泄露一些经过处理的‘瑕疵’参数给可疑渠道,设下陷阱。另外,”他看向黑水安保负责人,“派一队精干可靠的人,给我盯死那几个叫嚣着要‘技术共享’的陆军将领,查清楚他们背后有没有不该有的线。记住,我要的不是证据,是…让他们闭嘴的方式。”战争未启,暗战己至。他的兵工厂,是王国的利刃锻造炉,绝不容许宵小染指或窥探。
黑水:“尖刀”出鞘前夜。皮埃蒙特山区的秘密营地,气温己降至冰点以下。阿尔贝托的“尖刀小队”正在进行最后的、也是最残酷的结业考核——一场持续72小时的敌后渗透与破坏模拟演习。目标:地图上标注的一个模拟奥地利后勤兵站。
队员们仅携带最基础的生存装备和训练用器材(无实弹),在阿尔贝托亲自带领的“奥地利守军”(由经验最丰富的黑水老兵扮演)围追堵截下,穿越冰封的河流、陡峭的悬崖、布满陷阱的森林。
冻伤、擦伤、体力透支是家常便饭。有人掉队被捕(意味着淘汰),有人成功潜入“兵站”放置了模拟爆炸物,却在撤离时触发了警报。只有最坚韧、最狡猾、技术最全面的几个人,才在阿尔贝托近乎苛刻的标准下,勉强“合格”。
篝火旁,阿尔贝托看着眼前的队员,他们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如同饿狼般凶狠。“记住这种感觉,寒冷、饥饿、恐惧、无处不在的敌人。在奥地利人的地盘上,只会比这残酷十倍。你们现在学的每一个技能,流的每一滴汗,都是为了在真正的战场上,把十倍、百倍的痛苦还给那些压迫我们同胞的杂种。”他低吼着,将一份份伪造得几可乱真的奥地利边境通行证和身份文件分发下去。“原地休整24小时。然后,化整为零潜入伦巴第。你们的任务是:确认地图上标记的后勤节点位置、驻军情况、交通状况。只观察,不动手。把眼睛给我擦亮,把脑子给我记清楚。你们是影子,是幽灵。在战争命令下达之前,我不允许任何人暴露。明白了吗?”
“明白,长官。”低沉的回应在寒风中回荡。三十把淬炼完成的“尖刀”,即将无声无息地刺入敌境,为未来的致命一击探明方向。
埃琳娜:沙龙中的战争。都灵最奢华的沙龙里,壁炉烧得正旺,驱散了冬日的寒意。悠扬的钢琴声流淌,夫人们低声谈笑,品尝着精致的茶点,仿佛与城外的紧张备战隔绝。埃琳娜·科斯塔,身着剪裁优雅、巧妙遮掩了孕肚的深蓝色丝绒长裙,如同沙龙的女王。她脸上带着无可挑剔的社交微笑,与几位重要的贵族夫人和银行家太太亲切交谈。
“亲爱的埃琳娜,亚历山德罗部长最近真是日理万机啊,连沙龙都很少见到他了。”一位公爵夫人貌似关切地问道,眼神却带着探究。
“是啊,”埃琳娜轻轻放下骨瓷茶杯,笑容温婉而略带一丝恰到好处的忧虑与自豪,“王国正值多事之秋,海军部的事务千头万绪。他常说,能为王国的海防尽一份力,是科斯塔家族的荣幸。只是苦了他,总是熬到深夜。”她巧妙地将亚历山德罗的忙碌转化为一种令人敬佩的责任感。
话题很快被引向最新的慈善募捐(为前线将士准备慰问品),埃琳娜慷慨解囊,并号召在座贵妇响应。她不经意间提起科斯塔工厂工人加班加点生产“保家卫国的物资”,工人家属的困难,以及工厂设立的“互助基金”。既展现了科斯塔家族的“社会担当”,又暗示了其工业实力对战争的重要性。
当一位与奥地利有贸易往来的大商子,试探性地抱怨战争阴云影响生意时,埃琳娜的笑容淡了几分,语气依旧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立场:“皮诺夫人,皮埃蒙特的安宁与繁荣,是我们所有人的根基。只有根基稳固了,生意才能长久。我相信,王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守护这份安宁。”她的话,礼貌却清晰地划出了界限。沙龙中的暗流,被她春风化雨般化解,并转化为对科斯塔家族和王国政策的无形支持。她优雅的谈笑间,进行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亚历山德罗回到宅邸时,己是深夜。书房里,埃琳娜正就着灯光阅读一份最新的《复兴报》,上面刊登着歌颂科斯塔工厂和海军备战的报道。她抬起头,看着丈夫眉宇间难以掩饰的疲惫和眼中冰封般的锐利。
“都安排好了?”她轻声问,指的可能是科斯塔集团工厂、兵工厂,也可能是其他。
“嗯。”亚历山德罗走到她身边,目光落在报纸上自己的画像,又移到她隆起的小腹,冰封的眼神深处,泛起一丝极淡的涟漪。他伸出手,轻轻覆在她的手背上,没有言语。冰冷的战争机器与孕育着新生命的温床,在这寂静的深夜里,达成了一种无言而坚韧的同盟。
窗外,都灵的冬夜深沉如墨,战争的倒计时,在钢铁的轰鸣、金币的流动、尖刀的潜行与沙龙的暗语中,一分一秒,无情地流逝。淬火的利刃,即将迎来血与火的试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