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桥中无人修 > 第4章 木匣的来历(第2页)

第4章 木匣的来历(第2页)

李砚盯着匣子,胸口捉起一阵紧——两只匣子?那意味着,它们可能成对存在,而自己手上那只的到来,并非偶然。

“这些木匣,生在水里,死也归水。”老人抬眸看向他,“有人说,是寒河底的黄桦木,千年不腐,被人凿空做成灯匣,用来盛‘渡魂灯’。也有人说,它们是陆上的棺材漂进水底变了性,能装下人的半魂半魄。”

炉火“劈啪”炸响一声,像是在回应。李砚不自觉竖起耳朵。

他忍不住问:“渡魂灯,从什么时候有的?”

老人向后一靠,目光越过窗棂,看向风雪之外。“没人记得开头,但镇上的老人都听过一个旧故事——”

他的嗓音在火光里沉了下去,却像是引着李砚穿进一条又冷又长的岁月隧道。

“很早很早以前,寒河还没有桥,只有一条渡船。河边住满渔民,那一年冬天,瘟病从上游传下来,一夜之间死了几十口子。大雪封河,尸体运不出去,只能用冰封住,等来年春水开了再下葬。

村里一个老木匠,独子也染上瘟病走了。他没哭,连夜下河,用黄桦木刨了一个小匣,把儿子的骨灰一样的碎骨和衣角放进去,底下压着一只油灯。他说,河水深,灯下得住,路才能走得顺。匣子沉进水里后,那年冬天,河面上第一次亮起灯火……”

李砚听得头皮发麻。他突然觉得,那盏灯不只是引魂——它也在引活人。

“三十年前,”老人转回头看他,“灯一年年亮。可有好些人……看着看着,就下去了。你父亲,是其中之一。哪怕岸上有人喊,也像没听见。”

李砚的嗓子像被砂塞住,“那我……是不是也——”

老人挥手打断,“你跟他们不一样。你能看见,也能走得回来。但这不代表你安全。灯会记住你。”

屋子里顿时静得压得人心慌,只有铜壶里不紧不慢的咕嘟声。

……

深夜,风声渐小,窗纸上结了一层薄薄的霜花。老人困意渐浓,蜷在火炉边的木椅上靠着闭眼。李砚却怎么也睡不着——他的脑子里反复回放冰下那双带旋涡的黑眼,与照片中父亲影子的重叠。

忽然,一声极轻的“笃”响,从木匣方向传来。

声音细,却清晰得像滴水击在铜钟——李砚猛地抬头,看见那木匣正静静地放在桌角,盖子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老人……”李砚低声喊,却没唤醒对方。他屏住气息,凝神望去——木匣的缝隙中,似有一丝极淡的黄光渗出,摇晃如豆。

那光,那颜色,和冰下的渡魂灯一模一样。

李砚下意识伸出手——指尖快要触到匣盖时,一阵凉风无声地钻入屋内,他闻到了水的腥味。

屋外的风,悄然停了。

在没有风声的夜里,木匣里传出了一句话——湿冷而黏腻:

“下来……我在等你。”

下一秒,黄光骤然熄灭,木匣恢复死寂,仿佛方才的一切只是幻觉。

老人倏地睁眼,目光首首落在李砚伸出的手上,“别碰它!”

火光剧烈跳了一下,炉里的柴突然爆裂,溅出几点火星在空中打着转,然后消失在昏黄里。李砚手心沁出了冷汗,像是抓着一块刚从冰水里捞出的石头。

老人长长地叹了口气,“看来,你跟这东西的缘分……要比你父亲深。”

他盯着李砚,眼底有一抹深到几乎看不见的悔意。

“睡吧,天亮送你回去。”他的声音低得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记住——灯点起来之前,别靠近桥下。”

窗外的雪下得更密了,天地间像被揉进一块白布,寒河桥无声地埋在其中。而黑色的河床深处,某处似乎有光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闪——又没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