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儒商啥意思 > 礼器定鼎时期的鲁国财政(第2页)

礼器定鼎时期的鲁国财政(第2页)

西、一户耕地与产量

-实播面积:31亩(周亩,192m2亩)

-作制:无畎亩排灌,木耒耜,休二耕一,只能种一季粟;平均净产1石亩。

→年毛产=31亩×1石=31石(≈507kg脱壳小米)

五、必须扣除

-田租(什一税):31石×10%=3。1石**

-口粮:5人年需45石(春秋石)

六、盈亏

-31?3。1?45=?17。1石

-

30枚石×(?17。1石)=?513枚铜币

以上结论:

在无畎亩、一年一熟的条件下,一户人家种地部分倒亏513枚铜币;必须靠纺织、佣工、狩猎或借贷弥补,根本谈不上结余。

只有“铁犁牛耕+畎亩+粟麦两熟”农业三件套在汶泗平原的推广,把亩产提到2石以上,才能把账本扭正,所以小说在第五卷设定了,农业三件套+丧葬金融+礼政,让鲁国走向强国之路是51岁孔子在众多天才弟子辅助下,在鲁国摄相事从政的主要工作。

在孔子年轻时期,鲁国财政一年收入是多少?

七、单产与总产量

-无畎亩、一年一熟、平均净产1石周亩,300万亩(周亩)

-年毛产=300万亩×1石=300万石

八、田赋折铜币(什一税)

-300万石×10%=30万石

-20万石×30枚石=900万枚

以上总结:鲁国在“无畎亩排灌+休二耕一”条件下,仅靠汶泗平原田赋能拿到的年度硬通货收入为900万枚铜币。

九、三桓“西分公室”后的分配比

昭公五年(前537)三家己把军赋、田赋切成4股:

-季氏择2股→50%

-叔孙氏1股→25%

-孟孙氏1股→25%

文献原话:“西分公室,季氏择二,二子各一,皆尽征之,而贡于公。”

“尽征之”说明先把整块税粮收走,再象征性“贡”一点给国君。

十、公室到底能拿多少

同段《左传》紧接说“贡于公”,但未写比例。

参考晏婴、乐祁对鲁君收入的形容“寡不能具六耦”,可推定三家对公室只缴其征额的10%左右。

因此900万枚×10%=90万枚归公室;

剩余90%=810万枚由三家首接瓜分。

按照小说设定的孔子24岁和27岁两个时间三个丧葬业套餐价格,十抽一税赋,税赋公室和三桓各分五成,那么两者在丧葬业税赋分别是多少,而丧葬业中的木材供应,麻布供应和明器等被三桓专卖垄断,三桓在丧葬业到底赚了多少?

十一、死亡市场常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