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心墟是什么意思 > 第44章 清醒的沉沦(第1页)

第44章 清醒的沉沦(第1页)

苏婉清的“一念斋”在身后关上,仿佛也关上了陈序世界里最后一扇透进人间烟火的窗。他并没有立刻投身于所谓的“理论验证”,而是陷入了一场漫长而无声的崩解。

他回到了陆家嘴那间可以俯瞰浦江的公寓,却感觉像是回到了一个巨大的、充满回音的金属空壳。苏婉清最后的话语,“我在这里”,像一句温暖的诅咒,时刻提醒着他那份等待的沉重,也映照着他此刻灵魂的漂泊无依。

他不再起卦。铜钱被锁进抽屉深处,像封印一段不堪回首的法力。梅花易数这门曾让他自诩窥得天机的技艺,如今看来,更像是一种精巧的自我欺骗,一种对不确定性的病态逃避。苏婉清说得对,卦象卜得出趋势,卜不出人心的转向,更卜不出自身存在的意义。

他也不再翻阅那本厚厚的《情感考古学》手稿。那些曾让他引以为傲的模型、案例、推演公式,此刻读来,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冰冷的、自以为是的气息。他试图用理性去测绘感性的版图,结果却发现自己从未真正踏上过那片土地,只是一个在图纸上虚构风景的囚徒。

他开始了自我放逐。混迹于陌生的酒吧,看着周遭的喧嚣,却感觉像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他尝试与偶遇的女子交谈,那些曾经信手拈来的社交技巧变得僵硬而可笑,因为他总能从对方眼中,提前“解读”出期待、好奇或是欲望,而这一切,都让他感到疲惫和索然无味。他甚至去了几次心理诊所,不是为了求助,只是想看看,那些同行们,是否也和他一样,在用一套看似科学的语言,掩盖着内心的虚无。

这是一种“清醒的沉沦”。他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那种将一切,包括爱与连接,都工具化、理论化的本能。但他无力挣脱,就像一个人无法抓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苏婉清赌他会“弄假成真”,而他似乎正在证明,他的“真”,本身就是由无数“假”构筑的迷宫。

在近三个月的浑噩之后,一个雨夜,他浑身湿透地回到公寓,在镜子里看到了一个眼神空洞、胡子拉碴的男人。他忽然想起苏婉清说他“理论未完成”,说他尚未遇见那个能让其理论彻底失灵的“唯一”。

一股混合着不甘、愤怒和最后一丝学术倔强的情绪,猛地攫住了他。

既然无法摆脱,那就首面它。既然怀疑,那就去验证。走到理论的尽头,去看个究竟!

这不是重拾自信,而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他要进行一场注定会失败的实验,用自身作为最后的祭品,去献祭给他笃信半生的理论。他要系统性地、不带侥幸地,去验证他的方法论,是否真的能导向他所追求的“答案”。

他剃净胡须,重新穿上熨烫平整的西装,眼神里的迷茫被一种近乎冷酷的专注取代。他不再寻求“感受”,而是回归“观察”;不再渴望“连接”,而是执行“验证”。他为自己戴上了一副更精密、也更无情的精神面具。

机会很快到来。一场名为“复杂系统与跨学科对话”的顶尖学术论坛在沪上举行。陈序以独立学者的身份受邀参加。他知道,这里汇聚了各个领域最聪明的头脑,也是他寻找下一个“命题”的最佳猎场。

论坛第一天,在关于“量子纠缠与社会科学隐喻”的主旨报告后,茶歇时间,人群自然而然地围绕着几位主讲人交流。陈序的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锁定了一个身影。

她站在窗边,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深蓝色西装套裙,身姿挺拔,像一株冷静的植物。手里端着一杯清水,正微微侧头,听着身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激动地阐述着什么。她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眼神清澈而专注,偶尔点头,或提出一个简短的问题,总能精准地切中要害,让老教授的阐述变得更加凝练。

周围似乎有无形的屏障,将喧嚣与她隔离开来。她不像苏婉清那样带着出世的静谧,而是散发着一种入世的、高度集中的理性光芒。

有人低声议论着她的名字——楚月。理论物理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以对宇宙学中对称性破缺的深刻研究而闻名,更重要的是,以其在学术上近乎苛刻的纯粹和拒绝一切非理性因素的强硬态度而著称。据说,几位自视甚高的追求者,都在她绝对理性的壁垒前铩羽而归。

陈序的心脏,久违地、剧烈地跳动了一下。

不是心动,而是猎手发现完美猎物的兴奋。

智性恋。

一个仅凭情感技巧无法打动,必须用纯粹智力去共鸣,才有可能叩开心扉的对象。

一个验证他的理论,在剥离了权力、伪装、慕强等变量后,是否依然能在最高智力层面生效的……完美样本。

他端起一杯咖啡,调整了一下呼吸,将所有情绪压入心底,只留下绝对的冷静与专注。

然后,他迈开脚步,向着那团理性的光芒,走了过去。

新的命题,己然展开。

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一次,他将在思想的巅峰,遭遇最为彻底的幻灭。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