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穿越大明朱振 > 第43章 禁酒令胡大海之子胡三舍违法犯禁(第2页)

第43章 禁酒令胡大海之子胡三舍违法犯禁(第2页)

李善长面色凝重,他微微躬身,率先从队列中走出,毕恭毕敬地向朱元璋拱手行礼,然后缓声说道:“大帅啊,这征收寨粮之举虽然能够解一时之急,但是眼下咱们的粮库已然满满当当,如果再继续强行征收下去,恐怕就会失去民心呐!”说罢,他抬起头来,目光恳切地望着朱元璋。

站在一旁的刘伯温听了李善长的话,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只见他轻拂着胡须,上前一步说道:“吴国公,依老夫之见,倘若现在停止征收寨粮,必定能够让百姓对您感恩戴德,如此一来,对于我们稳固统治将会大有益处啊!”说完,他微笑着看向朱元璋,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这时,朱文正也轻点了下头,开口附和道:“叔父,侄儿我也是这么想的。取消寨粮的确是一个明智之举呀!”他一脸认真地看着朱元璋,等待着朱元璋的回应。

朱元璋听完三人所言,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抬起头来,目光扫视众人一圈后,沉稳地说道:“咱仔细观察了当下的局势,发现兴修水利和屯田等措施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只要咱们坚持不懈地将这些政策推行下去,日后的粮食供应定然无需担忧。”

刘伯温紧接着又补充道:“吴国公当真是英明神武啊!您这一决策,不仅展现出您心系百姓、以民为本的仁德之心,更是高瞻远瞩之举。要知道,一旦停止征收寨粮,百姓们手中便有了余粮。他们无需再为温饱问题担忧,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劳作之中。如此一来,农业必然得到进一步发展,粮食产量也会随之提高。而且,随着百姓生活逐渐富足,各种商贸活动也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集市上将人来人往,交易频繁,商品琳琅满目。届时,咱们只需合理调整税收政策,适当增加税率,所征得的税款说不定足以弥补因停征寨粮而造成的财政损失呢!这样既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又能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实乃一举两得之策呀!”

朱元璋听后,缓缓站起身来,只见他大手一挥,高声说道:“好,既然如此,那咱就决定从今日起正式停止征收寨粮!此外,为了确保粮食能够充足储备,以备不时之需,咱还要下令即日起严禁民间私自酿酒。若有违者,定斩不饶!速速传咱命令下去,务必让每一个百姓都知晓此事。”

话音刚落,在场众人齐声回应道:“遵命!”随后,朱元璋又详细地叮嘱了一些关于农事安排以及改善民生的具体事项,并要求各级官员务必认真落实执行。众人纷纷领命,表示定会竭尽全力完成任务。

这禁酒令刚刚开始推行不过短短一个礼拜之后,便有消息传到了朱元璋那里。有人向朱元璋禀报称,竟然有人胆敢违背禁令,私自酿造美酒。听闻此事后的朱元璋瞬间怒火中烧,脸色变得阴沉无比。只见他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岂有此理!咱颁布的禁酒令才施行没多久,就有人敢公然违抗,真是目无法纪、狂妄至极!”

盛怒之下的朱元璋立刻传召了他的亲卫统帅——冯国用,并下达命令让其率领一千精锐兵马前去彻查此事,务必要找出这个胆大包天之人。接到命令后的冯国用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点齐一千人马,风驰电掣般地展开了全面搜查行动。

时间匆匆而过,仅仅过了两个时辰,冯国用所率领的队伍就已经成功查明了真相。随后,他们毫不迟疑地押解着那个违反禁酒令的人回到了营地,并直接将其带到了朱元璋所在的议事大厅。

此刻,宽敞而肃穆的议事大厅内气氛异常凝重。朱元璋端立在前头,双手负于身后,面色冷峻如霜,一言不发。在他下方两侧,则整齐地站立着众多军中高层将领以及文臣谋士们。这些人一个个都沉默不语,只是静静地注视着位于大厅中央的那名被押解而来的男子。

只见那名男子虽然双膝跪地,但却满脸傲气地直视着朱元璋,其神情之嚣张简直令人咋舌。他嘴角上扬,略带戏谑地开口道:“朱伯父,您可千万别动怒啊,侄儿我还有一番肺腑之言想要讲给您听呢!”说罢,那男子竟然毫不畏惧地抬起头来,挺直了脊梁,仿佛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已所处的境地。

朱元璋见状,不禁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寒意,厉声道:“哼!你还敢在此大放厥词?违禁酿酒乃是重罪,难道你不知道吗?”面对朱元璋的质问,男子却是微微一笑,似乎早有应对之策。

“朱伯父,小侄深知私自酿酒确实违背了您所颁布的禁酒令。然而,这禁酒一事,侄儿认为实在是大大的不妥啊!”

男子顿了顿,接着说道,“且不说这酒能为人带来多少欢乐与慰藉,单从经济方面考虑,若禁酒令持续施行下去,对于民生和国家财政都并非好事。不如这样如何,侄儿愿主动献出我酿酒所得的七成利润,只求朱伯父能够高抬贵手,解除这禁酒令。”

朱元璋听闻此事之后,原本就严肃的面庞此刻更是如同覆盖上了一层寒霜一般,变得愈发冷峻起来。只见他微微眯起双眼,冷冷地注视着眼前的胡三舍,那眼神仿佛能够穿透人的灵魂。

稍顷,朱元璋缓缓张开嘴唇,用一种寒冷如冰的声音说道:“胡三舍啊胡三舍,即便你父亲胡大海曾为咱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但这绝不能成为你肆意妄为、为非作歹的依仗!今竟敢公然违抗咱所颁布的禁酒令,实在是罪不可赦!来呀,速传咱命令,即刻将胡三舍拉出辕门处斩,以此整肃军纪,警示众人!”

此言一出,犹如一道惊雷在空中炸响,在场之人皆被震得瞠目结舌。胡三舍听到自已即将被斩首示众,心中瞬间慌乱到了极点,双腿一软,险些瘫倒在地。

他满脸惊恐之色,拼命挣扎着大声喊道:“朱伯父,侄儿知道错啦,求求您高抬贵手,饶侄儿一命吧!”然而,面对胡三舍声嘶力竭的哀求,朱元璋却始终不为所动,那张冰冷的脸庞没有丝毫表情变化。

就在此时此刻,周遭的诸位将领们心中虽然对胡三舍怀有深深的怜悯之意,很想挺身而出替他向朱元璋求情开脱。然而,当他们的视线与朱元璋那如寒冰般冷酷无情、令人不寒而栗的目光交汇之时,原本已经涌到嘴边的话语就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给硬生生地塞回了喉咙深处,再也无法轻易吐露出来。刹那间,整个营帐之内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沉寂,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住了,气氛紧张得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

眼看着胡三舍即将要被毫不留情地拖出营帐去接受严厉的惩处,一直沉默不语的赵继祖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同情和焦急,他深吸一口气,然后大步向前,来到朱元璋面前,

恭恭敬敬地拱手施礼道:“大帅啊!此事确实是胡三舍犯下大错在先,这点毋庸置疑。但恳请大帅看在胡大海的情分上,暂且饶过这小子一条性命吧。不如就给他几十下重板子作为惩戒即可,让他长长记性,日后定能改过自新。毕竟胡大海将军此刻正在外头率领大军奋力攻打绍兴城,战况紧急。可否等胡大海归来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对胡三舍从宽处理?”

说罢,赵继祖满含期待地望向朱元璋,希望自已这番恳切的言辞能够打动这位铁血大帅的心肠。

朱元璋坐在营帐之中,面色凝重地听着赵继祖所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整个营帐里静得可怕,仿佛连空气都凝结成冰。在场的众人皆是大气不敢出一口,他们紧张地盯着朱元璋,屏息以待他的回应。

终于,朱元璋缓缓抬起头来,他那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又被坚定所取代。他沉重地开口说道:“胡大海对咱忠心耿耿,多年来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咱实在不忍心让他遭受这等丧子之痛啊……”说到此处,朱元璋微微顿了一顿,营帐内的气氛愈发压抑起来。

然而,他紧接着语气一转,沉声道:“可是,军令如山,如果不严明军纪,日后又如何能让军队信服,让群臣敬畏呢?”此言一出,如同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众人不禁面面相觑,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有的人为胡大海父子感到惋惜,有的则暗自钦佩朱元璋的果断与公正。

赵继祖见此情形,心知此事已无转圜余地,只好无奈地叹了口气,默默退到一旁不再言语。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然后高声喊道:“来人呐!将胡三舍拖出去斩首示众!”随着他的命令下达,几名侍卫应声而入,毫不留情地将胡三舍带离了营帐。

胡三舍被斩首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军营。当时,胡大海正身处于外征战的前线,当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讯传到他耳中的时候,瞬间将他的心击得粉碎。

然而,这位久经沙场、历经无数生死考验的老将,并没有被这巨大的悲痛所击倒。尽管内心如刀绞一般疼痛难忍,但他深知此刻不能让个人情感影响到战局,他也知道他长子的那种性格,注定没有好下场,但是儿子死了,他的心里还是很痛苦,但是他只能强忍着心中那无尽的痛楚,化悲愤为力量,更加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之中。

远在后方的朱元璋得知了胡大海对于其子之死的态度后,心中不禁对胡大海高看一眼起来,原本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落定下来。几日之后,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战事终于取得了胜利。当凯旋而归的胡大海踏入营地时,朱元璋早已率领众人在此等候多时。

胡大海见状,赶脸上露出愧疚的神色,缓缓说道:“大帅执法公正无私,犬子触犯军法禁令,实乃咎由自取,罪有应得。末将对此毫无怨言。”

听到这番话,朱元璋感慨万千,眼中满含赞许之意。他当即下令赏赐给胡大海大量的金银财宝以及广袤的田地,并郑重承诺会悉心照料好他的家人。

自从那件事情发生之后,军中上至将领下至普通士卒,无一不对朱元璋的果敢决断以及雷霆手段深感敬畏。原本还有些人心存侥幸,但经过此事后,所有人都清楚地认识到了朱元璋治军之严。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纪变得越来越严明。每一名士兵都深深地明白,如果胆敢违反军令,那必将面临极其严重的惩罚。这种认知如同烙印一般刻在了他们的心头,使得他们在行动时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

尤其是那些新招募进来的士兵们,他们初入军营,通通改掉之前沾染的不良习惯,对于各种规章制度更是严格遵守。每当训练或者执行任务时,这些新兵们总是表现得格外认真,生怕因为自已的疏忽而触犯军法。

而那些曾经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过的老兵们,虽然有着一定的经验,但此刻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之心。他们知道,朱元璋绝不会对任何人网开一面,哪怕是战功赫赫之人,只要违反了军纪,一样会受到严惩。

如此一来,整个军队展现出了一派军纪肃然、士气高昂的壮观景象。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