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新区的“风尚生活体验馆”开业当天,天空飘着细雨。林烨站在店门口,看着精心设计的门头——不再是传统零售店的样式,而是融合了小城文化元素的现代设计,巨大的玻璃幕墙后,暖黄的灯光映照着陈列的“城韵”系列服装。
“林总,剪彩仪式马上开始。”沈曼轻声提醒,她今天穿着职业套装,干练中带着几分知性。
林烨点点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街道对面。那里停着一辆黑色轿车,车窗贴着深色膜,看不清里面的人。但这己经是连续第三天看到这辆车了。
开业仪式很成功。新区管委会主任亲自到场剪彩,当地媒体也来了不少。体验馆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产品特色,很快在省城白领圈引起讨论。
“这就是我们要的效果。”沈曼在晚间总结会上展示数据,“开业首日客流量超预期30%,客单价是小城店的三倍。”
赵小军兴奋地搓手:“照这个趋势,半年就能回本!”
林烨却盯着报表上的一个细节:“线上咨询量占比多少?”
“不到5%。”沈曼回答,“主要还是靠线下引流。”
这个数字让林烨陷入沉思。他记得前世这个时候,互联网己经开始在沿海城市萌芽。但在内地省份,绝大多数企业还对此毫无概念。
当晚,他独自留在体验馆二楼办公室。窗外,省城的夜景比小城繁华得多,霓虹闪烁,车流如织。桌上摊着省城商业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竞争对手的位置。
手机震动,是陈远航发来的短信:“小心宏图在新区的关系网。”
林烨回拨过去:“具体指什么?”
“新区管委会的副主任,是宏图小刘总的表舅。”陈远航的声音压得很低,“你们那个体验馆的消防验收,可能要卡一下。”
果然,第二天就来了两个穿制服的人,说是例行消防检查。他们在店里转了一圈,指出好几个“问题”,要求停业整改。
“这明显是找茬!”赵小军气得脸色发青,“同样的标准,对面商场比我们问题多多了!”
林烨没有争辩。他通过周明远的关系,联系上省消防总队的一位参谋。对方来看过后,表示完全符合标准。
“但是地方上的事,我们也不便过多干预。”参谋临走时暗示,“最好还是和地方上搞好关系。”
这件事给林烨敲响了警钟。在省城发展,光有好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还不够,必须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
他开始频繁出席省城的商业活动。在一次企业家沙龙上,他遇到了一个特别的人——吴哲,毕业于清华计算机系,之前在深圳工作,最近刚回省城创业。
“我在做BBS站。”吴哲比林烨还小两岁,眼睛里闪着理想主义的光,“未来是互联网的时代。”
这句话让林烨心头一震。他装作不经意地问:“互联网?那是什么?”
吴哲热情地解释起来:电子邮件、网上论坛、信息检索。。。这些对在场大多数人如同天书的名词,却让林烨仿佛听到了时代的脚步声。
“有意思。”林烨留下吴哲的联系方式,“有空详细聊聊。”
沙龙结束后,宏图的小刘总主动走过来:“林总,又见面了。”
“刘总消息很灵通。”
“省城圈子不大。”小刘总微笑,“听说你们体验馆开业很成功?不过省城市场可比小城复杂得多。”
话中有话的警告。
接下来的日子,林烨一边应对各种明枪暗箭,一边暗中观察互联网的发展。他让沈曼收集相关资料,发现全国己经有不少城市开通了互联网接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