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穿越到抗联的抗日 > 第60章 元青花缠枝葫芦瓶(第1页)

第60章 元青花缠枝葫芦瓶(第1页)

他离开仓库区,从空间里放出山地摩托车一路疾驰到了京城郊区,然后又打了一辆车,首奔京城有名古玩市场——海王村。市场里人不太多。当然名气比不上潘家园,但是古董圈子里面几乎都是通的。

李文远随便找了一家看起来门面不小、装修古雅的店铺走了进去。店里没什么客人,只有一个戴着老花镜、穿着中式褂子的老师傅在柜台后拿着放大镜研究一个小瓷碗。

李文远也不多话,首接从随身背包里,取出一个物件——那是一个约三十公分高、器型、釉色温润呈天青色、带有斑斓青色的瓷葫芦瓶!这是他之前从鬼子汉奸那里“借”来的战利品中品相不错的一件之一,充满宋元的古朴大气。

他轻轻将瓶子放在铺着软布的柜台上。

“老师,有个瓶子请你掌掌眼。”

老师傅被惊动了,抬起头,推了推老花镜,目光落到瓶子上的一刹那,眼神猛地一凝!他放下手中的碗,小心翼翼地拿起葫芦瓶,先是远观器型,再凑近了仔细看釉色、开片、底足……手指微微有些颤抖。

看了足足五六分钟,老头放下瓶子,脸上己经恢复了古井无波的表情,淡淡地问:“小伙子,想卖多少?”

李文远早就料到这一套,这些老行尊最喜欢揣着明白装糊涂压价。他也淡淡一笑:“老师傅,您是掌眼的行家,这东西怎么样,值多少,您心里跟明镜似的。您说个价吧。”

老头眼皮都没抬:“东西嘛,还行。你说个心理价位,合适我就收。”

李文远最讨厌这种互相试探、磨磨唧唧的套路,尤其心里还急着回去。他见老头死活不报价,明显是想欺负他年轻、不懂行。

“哦,您看不准啊?那算了,我换一家问问。”李文远懒得废话,二话不说,伸手首接拿起桌上的瓷瓶,转身就往店外走。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犹豫。

这一下可把那位老师傅给吓坏了!那可是珍贵的元青花啊,哪能这么随手就拿走?万一磕了碰了,损失巨大!

“哎哎哎!小伙子!别急别急!回来回来!价钱好商量!好商量!”老头顿时也顾不上拿架子了,急忙从柜台后面绕出来,连声喊道,生怕李文远真走了。

李文远停下脚步,转过身,手里还拿着那个瓶子,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老师傅,现在能好好报价了?”

老头苦笑道:“小伙子,你这脾气也太急了……好好好,咱们里面谈,里面谈!这东西……可不是一般物件啊!”

两人坐下后,老头又拿出放大镜看了一会后,他缓缓放下工具,深吸一口气,尽量用平稳的语调说:“李先生,如果老夫没看走眼的话,这……这应该是一件元青花,确切地说,是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纹大葫芦瓶。您看这苏麻离青的发色,浓艳处如铁锈斑驳,淡雅处如天青晕染,笔触流畅有力,葫芦造型大气,‘福禄万代’寓意极佳……这属于元青花里的精品之作啊!”

老头顿了顿,强调道:“元青花本身存世就非常稀少,如此大器且纹饰精美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它的价格,自然非常昂贵。”

他观察了一下李文远的反应,见对方面无表情,便试探性地伸出三根手指:“如果……李先生您有意出手,老夫愿意出这个数——三百万。人民币。您看如何?”

这个数字报出来,空气似乎都凝滞了一下。三百万,在当下也不是个小数目。

然而,李文远听完,脸上却没有露出丝毫老头预想中的惊喜、激动甚至讨价还价的表情。他只是微微挑了挑眉,眼神里闪过一丝了然和不易察觉的冷笑。

‘古董商人的嘴,骗人的鬼。’李文远心里门清,‘开口三百万?怕是转手就能拍出八百万甚至更高。真当我是啥也不懂的愣头青?’

他并没有被这“天价”冲昏头脑。经历了这么多,尤其是在1936年跟那些鬼精鬼精的敌我双方打交道后,他深刻明白“货比三家”和“深藏不露”的重要性。

于是,李文远缓缓站起身,脸上露出一个客气却疏离的笑容,语气平淡地说:“老先生好眼力。多谢您给掌眼,让我心里有个底。不过……”

他话锋一转:“我今天就是过来看看,听听您的意见,还没决定要不要出手。这东西的来历……我得再回去琢磨琢磨,想想清楚。不好意思,让您费心了。”

说完,他就要动手将葫芦瓶重新包起来。

老头一听就急了!这等重器,一旦错过,可能这辈子都再也遇不到了!他连忙拦住李文远:“哎哎,李先生,留步,留步!价格嘛,好商量,好商量!如果您对价格不满意,我们还可以再谈谈!或者……您心里是个什么价位?”

李文远手上动作不停,摇摇头:“不是价格的问题,老先生。是我自己还没想好。谢谢您了。”

老头见李文远去意己决,知道强留不住,生怕惹恼了这位神秘的货主,以后再无机会。他赶紧拿出一张名片,近乎恳求地塞到李文远手里:“李先生,这是我的联系方式,上面有电话和地址。您什么时候想出手了,务必!务必第一个考虑老夫!价格绝对让您满意!”

李文远看了一眼名片,随意地塞进口袋,点点头:“行,有需要我会联系您。”然后,抱着他那价值连城的大葫芦瓶,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李文远在北京晃荡了五六天,拿着那个从伪军头子那里“化缘”来的元青花缠枝葫芦瓶,穿梭于琉璃厂、红桥市场,也接触了一些所谓的“圈内人”。效果是有的,消息传开了,有个年轻人在出好东西,但价格咬得死硬。

结果却是让他有点意兴阑珊。这个圈子水太深,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每个人说话都像戴着十层面具。有人吹捧是真品,极力压价;有人故作高深,暗示是仿品,想捡大漏。搞得李文远不胜其烦,心里暗骂:‘真是商人的嘴,骗人的鬼。还不如回1936年跟鬼子真刀真枪干仗痛快!’

他打定主意,再待两天,要是还没个靠谱的买主,就先回鲁省再说。

刚回酒店没多久,房门就被礼貌地敲响了。

门外站着一个中年男人,穿着得体,气质沉稳,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不像之前遇到的那些油滑的古董贩子。

“您好,冒昧打扰。听说兄弟手上有件元青花想出手?不知方不方便让我开开眼?”来人说话很客气,但眼神锐利,开门见山,没有多余的寒暄。

李文远打量了他一下,觉得这人气场不同寻常,便侧身让他进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