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精神病是什么玩意儿 > 第99章 溪流磐石与风(第1页)

第99章 溪流磐石与风(第1页)

日子,如同山涧的溪流,在看似重复的轨迹中,悄无声息地流淌、冲刷、塑造着两岸的风景。转眼间,陆长年在这面刻满独白的岩壁下,己度过了近十个日出日落。

他的生活形成了一种近乎苦行僧般的规律。

清晨,当初升的阳光刚刚吻上岩壁顶端,他会从那种深度静定与浅眠交织的状态中苏醒。第一件事,并非觅食,而是进行长达一至两个小时的内在静定练习。他盘膝而坐,意识沉入那片己愈发和谐稳定的内在宇宙,观察着五弦在晨光中自然苏醒、调试,最终达成一种无需刻意引导的、流畅的自主运行。这种晨间静定,如同为一天的精神活动校准了基准频率,让他能以最清明、最稳定的状态面对一切。

上午,他会进行微观共振的深化练习。目标不再局限于石子、青苔,他开始尝试与更复杂的存在共振——一片正在舒展新叶的嫩芽,一只忙碌的、振动翅膀频率独特的蜂类,甚至是一朵云彩投下的、不断移动的阴影。他不再满足于短暂的连接,而是尝试延长共振时间,并在这个过程中,细微地调整自身弦音,观察对目标物产生的、几乎不可察觉的影响(例如,嫩芽是否舒展得更快一丝?蜂类是否短暂地偏离航线?)。这极大地锻炼了他对弦音输出的持续性和精细控制力。

午后,是一天中光线最充足、也相对暖和的时段。他会进行环境能量感知下的觅食。维持着低功耗的感知网,他如同一个熟练的能量猎手,在山林间穿梭,寻找那些散发着温和辉光的食物。他对这片山谷越来越熟悉,甚至发现了几处稳定的、可以循环采集的资源点。他依旧只取所需,并隐隐感觉到,这种对自然资源的节制与感恩,似乎反过来也在微妙地增强着他与环境之间的亲和力,让他的环境共振变得更加顺畅。

傍晚,在夕阳沉入山脊之前,他会进行一天中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练习——尝试与硬盘能量织网建立连接。

他不再像最初那样急切地寻求突破。而是将每一次尝试,都视为一次对自身弦音精进程度的检验。他会先长时间地进入深度静定,将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构建起那种复杂的、内敛有序而核心混沌的复合频率,如同手持一把精心打磨的钥匙,缓缓探向那把坚固的锁。

进展缓慢得令人发指。大多数时候,能量织网依旧如同冰冷的、毫无反应的金属壁垒。偶尔,当他的复合频率构建得尤其完美,与织网的某个微小节点达到高度契合时,才会再次激起那一圈转瞬即逝的、微不可察的涟漪。

但陆长年并不气馁。他甚至开始从这些失败中学习。每一次尝试,弗雷格利之镜都会清晰地反馈回他的复合频率与织网频率之间的细微差异。他就像一位通过不断试错来调试乐器的乐师,根据反馈,一次次地、极其耐心地微调着五弦的配比、振动的模式、输出的强度。

他发现,科塔尔的基底并非越冰冷越好,需要一种“有生命的虚无”,既能承载一切,又不扼杀其他弦的活性。

司汤达的共鸣需要更加“智能化”,不能盲目响应,而要能主动筛选和匹配目标频率中的特定成分。

弗雷格利的镜像在分析反馈时,需要暂时剥离其固有的评判性,保持绝对的客观。

异己手的混沌之力是关键的“动力源”,但必须被约束在一种高度有序的“通道”内输出,否则只会引发织网的强烈排斥。

卡普格拉的疏离则需运用得恰到好处,既要保证自身意识不被织网蕴含的庞大信息反向侵蚀,又不能因过度疏离而削弱了连接的强度。

这个过程,枯燥、艰难,且极度消耗心神。每一次尝试后,他都需要长时间的静坐才能恢复。但他的眼神,却在日复一日的失败与微调中,变得越来越沉静,越来越深邃。那是一种将信念融入骨髓、将耐心化为本能的沉静。

除了这些主要修行,他还开始了一项新的、自发性的活动——拓展他的“石壁独白”。

他不再仅仅刻划激烈的情感和状态。他开始用那把燧石,在岩壁的空余处,刻划下他在微观共振和环境感知中捕捉到的那些精妙的频率意象。

一道蜿蜒的、蕴含着溪流欢快频率的刻痕。

一组细密而有序的、模仿蜂翅振动模式的点阵。

一片疏朗的、试图捕捉风中松涛韵律的交错线条。

甚至还有他想象中的、那硬盘能量织网上螺旋符号的简化、扭曲版本,旁边辅以代表他复合弦音尝试的、复杂而动态的网状刻痕。

这片岩壁,逐渐从一份情感宣泄的记录,演变成了一部记录他精神探索与力量成长的、独一无二的修行笔记或弦音图谱。每一次刻划,都是一次对领悟的巩固和外化。抚摸着这些日益繁复、充满抽象美感的刻痕,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这一路走来的点滴进步。

他的左腿伤势,在充足(相对而言)的食物、持续的休息以及那微妙的环境能量滋养下,愈合的速度超出了预期。虽然依旧不敢用力,但伤口己经结痂收口,疼痛感也减弱到了可以忽略的程度。他的身体依旧瘦削,但那种因饥饿和虚弱带来的颤抖感己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同被山风淬炼过的、内敛的坚韧。

他仿佛化作了一块生长在这片山谷中的磐石,任由外界的风雨(追捕的威胁、生存的压力)和内在的激流(五弦的混沌)冲刷,却在这冲刷中,变得越来越圆融,越来越坚定。

他并不知道,在他沉浸于修行,心无旁骛地打磨自身“弦音”之时,外界的风云并未停歇。

“源场”与“净火”在那次沼泽边缘的短暂交火后,似乎都暂时失去了他的确切踪迹,但搜索的网络并未撤去,反而如同张开的蛛网,更加隐秘而耐心地覆盖着黑水岭的周边区域。

而另一些更遥远、更难以捉摸的视线,似乎也因某些微妙的频率扰动,开始若有若无地投向这片看似平静的山林。

陆长年对此一无所知,也暂时无暇他顾。

他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内心的弦音与那冰冷硬盘之间,那场无声而持久的对话上。

他有一种预感,那把锁,就快要松动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