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很小的门脸,卷帘门锈蚀了大半,半垂着,露出里面黑洞洞的空间。门头上挂着一块歪斜的木匾,上面的油漆早己剥落斑驳,但还能勉强辨认出几个模糊的字:“老周渔具”。
“实在不行,老坛发酵玉米也能吃吃!走,看看去”张卫国带着众人来到门口。
门被勉强拉开一道能容人挤进去的缝隙。一股浓烈的霉味、灰尘味和淡淡的、属于鱼线的塑料味混合着扑面而来。里面光线极其昏暗,只有门口透进来的些许天光,照亮飞舞的尘埃。货架东倒西歪,地上散乱着各种杂物:翻倒的塑料桶、踩扁的鱼饵包装袋、缠成一团的鱼线……一片狼藉。
“得,鱼粮也没给咱留下,走吧”大家没有找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转身准备出门。
吴磊却与他们不同,他高度近视的眼睛却死死盯着货架上层几个细长的、积满厚厚灰尘的帆布袋轮廓。他踮起脚,不顾灰尘簌簌落下,奋力地将那几个沉重的袋子一一拖拽下来,砸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袋子里,静静地躺着几根被拆解开的路亚竿!深色的碳素材质即使在昏暗中也隐隐透着冷硬的光泽。旁边还有几个塑料盒子,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各种形态、大小、颜色的拟饵——金属的亮片在灰尘下依然能窥见锋利的闪光,塑胶小鱼有着逼真的泳姿纹路,还有色彩鲜艳的勺形饵……
“那个…张叔…咱们可以去钓鱼试一试!”吴磊的声音带着迟疑和不自信。
王翠花疑惑道:“吴磊你个书呆子还钓过鱼呢?这破铁片子鱼能咬吗?白费力气!”
“翠花阿姨你们不懂!这个叫路亚钓法”吴磊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因为激动而异常明亮,声音也因为急切而拔高,“这是路亚竿!这是专门钓掠食性鱼的!南宝山!南宝山上有人工养殖的冷水鱼场,养的就是虹鳟鱼!南宝山的河里有逃逸的虹鳟鱼!”他指着东边,河水的声音似乎更清晰了些,“就是镇子旁边那条从山上流下来的河!雪水融化的,冰冷刺骨,正好是虹鳟最喜欢的生存环境!有鱼!那河里一定有鱼!”
他越说越激动,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路亚!就是用这种拟饵模仿小鱼小虾的动作,引诱那些凶猛的掠食鱼攻击!虹鳟就是食肉鱼!它们会追咬这些亮片、小鱼!只要手法对,一定能钓上来!”
张卫国一首沉默地听着,最初也带着怀疑,但随着吴磊专业而狂热的讲述,他也有些动心,陈默需要营养。哪怕只有一丝渺茫的希望,也比坐以待毙强一万倍。
“吴磊,”张卫国打断了他的滔滔不绝,声音低沉而凝重,“你有多大把握?你小子戴这么厚的眼镜没想到还会钓鱼?”
吴磊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推了推眼镜,脸上的狂热稍稍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技术性的审慎:“张叔,虹鳟确实需要冷水,那条河的水温绝对合适。有逃逸种群也完全合理。路亚钓法也是针对这种鱼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他犹豫了一下,“需要精准的标点,找到鱼群藏匿的深潭或者洄流区。需要合适的拟饵和操控手法。而且……我们没有任何活饵,全靠假饵欺骗,难度很高……”
“再难也得试试!”张卫国斩钉截铁地说,目光扫过李三和王翠花,“总比饿死强!总比在这破镇子里等死强!把能用的家伙都带上!李三,翠花,别愣着!再翻翻,看看有没有鱼线、鱼钩,还有……装鱼的东西!”
李三和王翠花对视一眼,虽然脸上依旧写着怀疑,但张卫国的决断和“有鱼”这个渺茫的希望还是压倒了其他情绪。他们不再抱怨,开始在狼藉的渔具店里更仔细地翻找起来。很快,王翠花从一个角落里扒拉出几个还算完好的塑料水桶和一个大号的、沾满污泥的抄网头(虽然网兜破了个大洞)。李三则找到几盘密封包装还没开封的尼龙线,还有几盒不同型号的锋利鱼钩。
吴磊像抱着稀世珍宝一样,把几根路亚竿小心地重新装回竿袋,又将几个装有不同拟饵的盒子塞进自己那个破工具包里。
他们回到卫生院。
苏晴听到动静从里面出来,脸上带着深深的疲惫和忧虑。“怎么样?”她问,声音干涩。
张卫国摇摇头,指了指吴磊怀里的东西:“没找到吃的。就这些。吴磊说能钓鱼。”
“他需要食物,需要营养,可以试试。”苏晴的声音带着沉重的无力感,“光靠输那点葡萄糖…撑不了多久。另外,咱们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建议一组人去钓鱼,一组人去附近山上转转”。
李三抓了抓头发:“钓鱼我也不会,我们两口子去山上看看吧!”
王翠花立刻附和:“对!山里!这南宝山这么大,总有点能吃的!蘑菇,野果子,运气好说不定还能套个兔子山鸡啥的!总比在这干等着强!”她说着,目光瞥向卫生院角落堆放杂物的方向,那里有几根他们之前找到的、锈迹斑斑但还算结实的粗铁丝。
“好。分头行动。”老警察最终做出了决断,“吴磊,叔带你去河边,你小子深一脚浅一脚的,别掉进那冰冷的河里了。李三,翠花,你们去山脚附近,找找看有没有能吃的野菜野果,千万小心,别走远,别弄出大动静!听到任何不对,立刻往回跑!”他着重强调了最后一句,目光锐利地盯了李三一眼。
吴磊则立刻忙碌起来。他动作麻利地将一盘崭新的尼龙线穿过导环,绑在渔轮上,又用极快的手法将选好的拟饵绑在前导线上,打了个结实的水手结。
张卫国看着他熟练的动作,又多了一分钓到鱼的信心。
没有更多言语。两组人,带着各自渺茫的希望和沉重的忧虑,在卫生院门口分道扬镳。
河水的声音越来越清晰,不再是模糊的背景音,而是变成了持续不断的、带着冰冷力度的轰鸣。
当张卫国带着吴磊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过最后一片杂乱倾倒的篱笆和荒草丛,站在柳溪镇东头的河岸时,眼前的景象让两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这条发源自南宝山深处的河流,此刻展露出它冷冽而凶悍的一面。河道不算特别宽,但水流湍急,卷着白色的浪沫,轰隆隆地冲刷着布满棱角巨石的河床。河水呈现出一种令人心悸的、近乎墨玉般的深蓝黑色,即使在正午稀薄的阳光下,也看不到丝毫暖意,反而蒸腾起丝丝缕缕肉眼可见的寒气。
河岸两边是嶙峋的怪石和湿滑的苔藓,几乎没有平坦的落脚点。巨大的轰鸣声掩盖了其他一切声响,连带着,似乎也放大了人心底的寒意和不安。
吴磊打了个寒颤,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单薄的衣服。这冰冷刺骨的水温,对于虹鳟鱼而言是天堂,但对于想要在激流中站稳脚跟并精准操控钓竿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他回头看了一眼张卫国,深吸了一口冰冷的、带着水腥味的空气,他小心地选择了一处相对平缓、水流稍缓的洄水湾边缘作为起点。站稳脚跟。他奋力挥动路亚竿,以一个标准的侧抛姿势,将银亮的勺形拟饵投向河心偏上游的位置。吴磊立刻压下竿尖,同时快速转动渔轮手柄收线。他需要让拟饵沉到接近河底的位置,但又不能被水底的乱石挂住。
冰冷的水汽扑面而来。渔轮出线时发出的轻微吱呀声,瞬间被巨大的水流轰鸣声吞没。吴磊全神贯注,侧着脑袋,感受着通过鱼线传导回来的每一丝细微震动。竿尖轻微地、持续地抖动着,那是拟饵在水中旋转、被水流冲击的正常反馈。银亮的勺片一次次沉入冰冷的深渊,又一次次被收回,除了偶尔挂到水底杂物时竿尖传来的猛烈拉扯,再无其他像样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