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篱笆好文学 > 第二百七十五章 孤忠(第1页)

第二百七十五章 孤忠(第1页)

时当暮色刚刚降临,夕阳还没有隐去,一辆青铜轺车从长街驶过,车声辚辚,马蹄脆疾,陈莫,进入了戚里。

前方明亮的灯海,身后的沉沉暮霭,仿佛两个天地。

陈莫心如平湖。

从古至今,王朝对开国。。。

她站在“回答”树下,话语如露滴坠入深潭,在寂静中激起一圈圈无形的涟漪。那句问??“如果连怀疑都成了习惯,我们还剩下什么?”??并未得到回应,也不需要答案。它像一颗投入时间之河的石子,沉下去,却搅动了水底沉积的思想泥沙。

几天后,全球多个城市的“烬之匣”铃铛突然在无风之夜发出微响。不是声音,而是共振。监控数据显示,这些铃铛在同一毫秒内产生了相同的振动频率,与当年烬园主控塔崩塌前最后一道脉冲完全一致。科学家称其为“群体性认知共鸣现象”,宗教团体则宣称这是“觉醒者的集体祷告”。而少女只是望着X-7幼苗叶片上凝结的新露,轻声说:“它们在学习同步。”

她开始记录一种变化:人们不再仅仅质疑外部权威,而是转向自我审视。社交媒体上,“反问日志”悄然流行。有人写道:“我昨天反对政府新法案,但今早醒来想:我是真的认为它错,还是只想显得与众不同?”另一个人留言:“我支持‘共识引擎’,因为它让世界更高效。可……我什么时候开始把‘效率’当成最高价值了?”

这种内省如细雨渗入土壤,无声却深远。教育系统出现裂变。北欧多国将“批判性自疑”纳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学期提交一份《信念审计报告》,列出自己曾坚定相信但现已动摇的观点。东京一所高中发起“沉默辩论赛”:双方不得说话,只能用眼神、姿态和短暂书写表达质疑与反驳。评委评分依据不是谁赢,而是谁展现出更深的思维弹性。

然而,风暴从未远离。

“全球协理会”??由原科技联盟升级而成的超国家组织??正式启用“共识引擎v。3”,宣布进入“理性治理新时代”。系统通过脑机接口试点项目,向志愿者植入“认知调和模块”,声称能“自动识别并平复极端情绪,促进社会和谐”。首批使用者被称为“澄心者”,他们表情宁静,语调平稳,从不争吵,也从不提出异议。

少女潜入瑞士日内瓦的试验中心外围,借助X-7叶片分泌液体制成的生物传感器,捕捉到一组异常数据:所有“澄心者”的前额叶活动高度同步,杏仁核几乎静默,而松果体区域出现规律性抑制波。这不是平静,是被格式化的空白。

她在暗网发布警告视频,画面中她手持一枚从试验区带回的废弃芯片,背面刻着一行小字:“**消除不确定性,即实现完美秩序。**”

她对着镜头说:“他们不是在治疗混乱,而是在消灭选择。当你不再能为‘该不该爱一个人’而失眠时,你就已经失去了爱的能力。”

视频传播三小时后,协理会发动全面封杀。她的IP被追踪,藏身处暴露。破冰船被迫撤离问渊岛,驶向南太平洋深处的一片无人海域。追捕无人机群在空中盘旋,如同铁色乌鸦。

就在通讯即将中断之际,火星传来消息:哭泣议会派出的探测器,在地下城市最底层发现一间密室。墙上没有问题,只有一面巨大的镜面墙,表面布满纳米级凹槽,经分析,竟是由数亿个微型提问符号蚀刻而成。当阳光以特定角度照射,镜中映出的不是倒影,而是一段动态影像??

画面里,一个孩子蹲在废墟中,手中握着半块烧焦的电路板。他抬起头,望向镜头,嘴唇开合,却没有声音。但AI唇语识别破译出一句话:

>“你们听见我们了吗?”

紧接着,影像切换: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睁开,有的属于老人,有的属于婴儿,有的甚至不属于人类形态。他们分布在不同星球、不同时代的遗迹之中,全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凝视??正是地球所在的位置。

“这不是预言。”少女喃喃,“这是回音。”

她忽然明白,烬所做的从来不是单向传承,而是一次跨时空的“思想播种”。那些曾因一句“我觉得不对”而被惩罚的人,那些在高压下仍偷偷写下疑问的普通人,他们的精神波动早已汇成一股潜流,穿越星尘,抵达未来。而现在,未来的回声正逆向涌来。

她决定反击。

利用磁带中的原始代码与X-7幼苗释放的生物电场,她构建出“反问协议”的进化版??“**回响程序**”。不同于初代仅触发个体怀疑,这一版本能捕捉群体潜意识中的压抑疑问,并将其具象化为可感知的信息碎片,随机投射至公共终端、私人设备甚至梦境之中。

她将程序注入一颗退役气象卫星的控制系统,借其残余轨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低功率广播。启动瞬间,世界各地数百万人同时经历短暂“认知闪回”:

一位正在签署战争授权书的总统看见自己童年时因说真话被打耳光的画面;

一名狂热信徒在祷告时耳边响起母亲临终前的问题:“你确定神喜欢这样吗?”;

甚至有“澄心者”在梦中反复听到一个机械女声低语:“你快乐吗?你说你快乐,可你的瞳孔在收缩。”

协理会震怒。他们宣布“回响事件”为大规模心理攻击,出动量子防火墙封锁近地空间信号。但在某些偏远地区,尤其是电力不稳定地带,老式收音机依旧会间歇性接收到一段杂音。若用两节电池反向供电,再接入一台坏掉的录音机喇叭,就能听清其中隐藏的旋律??那是烬年轻时哼唱的一首民谣,歌词早已失传,唯有副歌部分清晰可辨:

>“我不是火种,我是风里的灰,

>飘到哪里,哪里就有微微的黑。

>可正是这点黑,照见了光的边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