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女见他如此,挽著他的手臂,又靠近了些。杨过若有所觉,温柔的拍了拍她的手。
孟珙听他如此说,眼神也慈睦了几分,“小兄弟年纪轻轻身手不凡,不知师从何门何派?”
杨过奇道:“孟將军对江湖门派也有了解?”
“说来惭愧,我自幼投身军旅,对江湖中人了解不多,接触也少。本以为江湖中人皆清高自守,不问俗事。但年前襄樊之战,却有一郭姓侠士率眾驰援。他们来的突然,去的也乾脆,救国救民之心比那些在朝堂上只会喊口號的士大夫强了何止数筹!”
孟珙虽说的客气,但杨过却听出他言语中的似有怨怒。
江湖不问朝堂事,向来如此。所谓清高,不过是惜身保命的说辞罢了。
至於南宋朝堂,如今大片土地已失,竟还有人妄图向蒙古乞和,毕竟自宋高宗赵构起,赵氏称臣称侄、岁幣供奉早已习以为常。
保住了皇帝大臣的富贵生活,百姓的日子却一日比一日苦。
“孟將军所说的那位郭侠士可是郭靖?”
“哦?杨少侠也认识!”
杨过笑道:“非但认识,他即是在下师傅,亦是长辈。”
孟珙呵呵一笑,“原来如此!刚才我便觉得少侠那三箭齐发的绝技有些眼熟,果真是名师出高徒!”
“孟將军谬讚了,上次见郭伯伯,他对孟將军也敬仰的紧,赞您攻守有度,用兵如神!郭伯伯素有报国之心,他已联络江湖人士,正欲召开英雄大会,商议抗元事宜!”
“好!好!若我宋人同仇敌愾,共抗异族,何愁国家不胜,何愁敌寇不清!”
见他如此激愤,杨过暗嘆:“最该清的便是朝堂那些尸餐露宿之人!”
“杨少侠,你既也有此心,何不投身军旅?不如入我军中,先任亲军队將一职,以你的身手胆略,歷练几年,將来拜將掛帅也未可知!”
杨过暗想:“虽然你是孟珙,但给我灌毒鸡汤就有点不礼貌了。。。。。。”
五十人为一队,又是亲军,要说这条件已算是破格提拔,况且杨过年不过二十,孟珙这是有意培养他。
若是穿越到宋太祖年间,哪怕是北宋哲宗年间,杨过还能考虑一下。
虽然当今宋理宗比之前那几位稍强,但也有限。
杨过看了眼孟珙,印象中他一度升任节度使,坐镇四川,成为继岳飞、毕再遇后,南宋第三位旌旗大將。
但对武人的不信任是刻在南宋歷代皇帝骨子里的,或称之为“祖宗之法”!
窝阔台死后,蒙古撤军,曾经的抗蒙英雄,立马成了赵官家的心腹大患。
心灰意冷之下,最终於淳祐六年(1246)病逝。。。。。。
“孟將军好意杨过心领,但我自在惯了,无意朝堂,想必郭伯伯也是如此!时候不早了,咱们还是快些启程吧~”
孟珙虽有爱才之心,却也不强求,便道:“也罢,此行麻烦杨少侠了~”
杨过小龙女又骑上那老黄马。
“怎么了?”
“龙儿,咱们是不是忘了什么事儿?”
小龙女想了片刻,“你我都在这,还有什么事儿?”
“也罢,可能是我多想了。。。。。。”
刘整:我!大哥,我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