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首领依次入帐,神色中带着敬意,也夹杂着试探。今天,他们不仅面对可汗,也第一次面对真正意义上的可贺敦——阿史那舒涵。
舒涵身着深青色礼袍,披肩的金饰微微闪光。她的目光稳重,但手指不自觉地轻捏着衣角——新婚夜后的微微紧张尚未完全散去。
她站在统叶护身侧,不再是被动的少女,而是他的王后——在权力与情感交织下,她感到一种新奇的责任感。
今天,诸部首领齐聚,神色不悦——咄陆部与疏勒部因为边境水源发生争执,双方威胁要各自调兵驻守,可能影响即将对西域的扩张计划。
统叶护沉声道:“此事由谁来评判?”
部落首领们面面相觑,无人敢先开口。
舒涵默默地看着桌面的边境地图,暗暗思索可行的方案,
见无人发声,她决定踏前一步:“可汗,容我提出方案。”
她的声音清亮而坚定,在雄壮的帐内格外突出。
“我观察过双方争议点。”她说,“水源位于中立地带,双方都可从中取用。但若由一方独占,将影响粮草运输,也会在邻近部落中造成不满。我的建议是:建立轮流管理制度,每月由一部负责调度,另一部监督。若发生违规,由我或可汗派人裁决。此法可减少直接冲突,同时保证双方都获得利益。”
帐内短暂寂静。
一名老首领低声道:“这是……公平的做法。”
另一人点头:“从未有人如此细致考虑过。”
统叶护微微眯眼,眼底闪过一丝笑意,却保持威严:“轮换制度可行。但若有人暗自违规,如何震慑?”
帐内一名老首领缓缓开口,语气略带迟疑:“可汗,可设立边境哨兵,并由我等部落长老轮流监督,如有违令,立即惩处。”
另一位首领接着附和:“或可制定罚则,违规部落需缴纳牲畜或粮草,以儆效尤。”
统叶护点头,目光落在舒涵身上,轻轻一笑:“如此,既有监督,又有威慑。舒涵,你协助制定轮调计划即可,其余由部落执行。”
舒涵微微颔首,心中升起一股自信——她的现代逻辑和规则意识,在草原上首次被承认。
随后,她又提出对西域小国外交的策略:“若高昌、焉耆见我方实力扩展,可先以贸易互惠而非武力施压,赠以马匹与粮草,稳住边疆,再逐步施加影响。如此可避免早期战争消耗。”
帐中一阵低语,首领们显然未曾见过如此“柔而有力”的策略。
统叶护微眯双眼,低声道:“你是如何想到的?”
舒涵略作沉吟,神色平静:“我只是将前贤训诫与草原观察结合而已。”
心中却暗想:这是千年后的智慧,现代的管理、战略、外交理念——而他无法理解,只能用古人能接受的理由解释。
她又补充道:“父辈长者常言:察势而行,审民而治,方能保国家长治久安。我只是依此行事。”
统叶护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微微点头:“不错,你的眼光……确实可以助我治理西突厥。”
随后,统叶护安排好细致的粮草运输路线,划定边防轮换时间,派遣可靠部落监控边境动态。
几日后,四国收到赐粮与使者传言,纷纷选择暂时顺从,边境冲突大幅减少。
渐渐地,统叶护在决策前常常先征询王后的意见,部落首领和将领们也习惯将她的判断作为重要参考。
而舒涵,每次提出建议,统叶护都认真倾听,从未敷衍。
风声呼啸,火光摇曳。
在这片辽阔草原上,两人逐渐建立起属于彼此的默契与信任——
既是王权的联盟,也是心灵的羁绊。
夜幕低垂,帐外的风卷着沙声,旌旗猎猎。
统叶护的王帐中火光摇曳,白狐裘、金饰与兽皮交织出一片温暖又冷峻的世界。
舒涵踏入帐内时,脚步极轻。她身着东突厥礼服,深青长裾,袖口绣着云纹,腰间挂着金铃。铃声一响,帐内诸人俱静。
主位上,一位年长的女子抬起头。
她鬓发微霜,眉眼间却仍带着草原女子特有的英气。那是旧可敦——曾与统叶护并肩驰骋的女人。
她看着舒涵,神情平静,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
“你便是那位东来的可贺敦?”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