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此心何所寄,山河万里是归图。”
他顿笔,抬眼望向窗外秋色,枯黄梧叶随风旋转,如同流年飘散。
又低首续写:
“若卿在路,风沙遍布,不必回顾宫中旧事。
朕明白,卿行此,是避朕问未来,亦是自护心安。
朕虽多虑,却愿卿一路安然,勿为朕牵挂。
待卿归来,无论何处,长安之灯永为卿亮起。”
烛光摇曳,窗外秋风轻敲帘幕。
李世民轻声喃喃:
“卿若心安,朕亦心安。”
折好书笺,交由使者托送西域。
他目送信笺消失在宫门外暮色中,心底却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柔情——
千里之外,她是否看见这份心意?
他无从知晓,却也甘愿相信——
光照影行,缘随心安。
秋风又起,天山初雪。
我披白狐裘立在驿馆门外,望着落日浸染大漠。那一抹金红,像极了旧时长安的宫灯。
我轻轻展开一卷信笺。
信上写着——“若问此心何所寄,山河万里是归图。”
我回忆起当年雁门关外,他不过是个少年的模样,眼里燃着火,心里装着天下。而自己——那时也还相信命可以逆改,天可挽回。
风起,卷起我鬓边白丝。我缓缓坐下,对身边的侍女道:
“再回长安,替我在城南种一株梨花。”
侍女问:“为何是梨花?”
我轻轻一笑:“我喜欢的那个人他喜欢雪,而梨花似雪。”
说罢,我抬头,看天边的飞雁,眼底是一种极静的澄明。
“我为他开过疆、谋过策,助他得天下。
他为我,平天下而不忘一人。如此,已足矣。”
夜色将合,我取来一盏油灯,在信笺下方添了一行字:“天命有数,然人心自恒。”
然后,我吹灭了灯火。天山雪落,风声寂寂。远处驿道上,驼铃渐远。
这一生的牵绊,到此真正化作了——史书上的一行与人心中的一念。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暮春,长安西郊小院,窗外月色如水。
风起,烛影动。忽听外头传来急报——陛下龙体不安,宣夫人入宫。
我知道,那是我们的最后一面。
殿中寂静。烛火昏黄。
我缓步而入,他正靠坐在榻上,目光依旧清明。
“舒涵,你来了。”他的声音极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