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梦千年板材 > 开局(第3页)

开局(第3页)

我把话压低,像是在帐中燃起一簇小火:“二哥,你可愿与我并肩,上次雁门一役你也看到了,隋朝已是强弩之末,并非可靠的盟友,隋帝又好大喜功,中原即将内乱,我们当早寻下一位盟友。”

他沉默片刻,手指轻敲信卷:“你的意思,是要我参与其中?”

我点头:“正是。二哥,你可愿与我并肩,选一个可靠的盟友?”

什钵必眼神锐利如刀:“你所说的盟友,可否值得我冒险?我不会随便相信汉人传来的话。”

我将话压低,提议道:“你觉得李世民怎么样?”

什钵必眼神微闪,嘴角轻挑,语气平静却带审视:“李世民……少年得志,又机敏过人。马邑一役,我看他沉着应变,不像一般人般轻狂。他知兵,明理,识人,也能权衡利害。若真能与他合作,的确可借势反隋,但也需谨慎——他的野心不可小觑。”

我点头,目光坚定:“正因如此,我才想与你并肩。若能结盟此等少年英雄,不只是对我们有利,也能保突厥在中原的筹码。”

什钵必低头沉思,最终,他缓缓抬头,目光中带着一丝认同:“你所言,有几分道理。话说,你是不是……看上李世民了?”

我笑而不答,故作神秘:“你到时候就知道了。”

什钵必眉眼微动,似乎既好奇又无奈,最终沉声道:“好吧,你我都看上的人,人品也算信得过,那便依你之计行事吧”

于是我与什钵必开始暗暗拉拢反隋势力,收买曾经的亲隋势力,排除隋朝奸细。突厥布局也慢慢布好,只静待一个时机。

大业十三年二月刘武周诛杀马邑太守王仁恭,并联络突厥企图称王,李渊以讨伐刘武周之名招兵买马。

三月,晋阳,夜色沉沉。

李渊端坐于营帐正中,眉目沉稳,神色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今日的议事桌上,除了他,还有李建成、李世民、柴绍、裴寂与刘文静等人,几张地图铺展开来,烛火在帐中摇曳。

裴寂首先开口:“王威、高君雅势力仍在并州,如果不先清除,恐有后患。”

李建成接着提出:“攻关中之策需稳妥,以免暴露兵力,隋军可能反扑。”

刘文静则补充:“边境突厥未完全稳定,若离并州过早,他们或趁虚而入。需调派使者安抚,以免后路受扰。”

李世民静静地听着,偶尔点头,又指着地图轻声分析:“若先稳晋阳,控制关键城池,再清除王威、高君雅的势力,便可最大限度减少隋军反扑的风险。边境暂稳,刘文静出使突厥即可。”

李渊缓缓抬眼,扫过每一个人,沉声说道:“尔等所言皆有道理。此次起兵,非儿臣之私,而为天下。王威、高君雅,明日必行诛之。关中兵事稳妥,突厥边境亦需安抚。各位将士,各自尽职,我自有全盘安排。”

会议至此,众人皆默然。李世民心中涌起一股紧张而振奋的情绪——谋划已久的起兵,终于在父亲掌控下,临近真正的实施。

夜深了,风声在营帐外呼啸,李渊起身巡视,李建成、裴寂、刘文静、李世民各自回到各自的岗位,暗自准备明日的行动。晋阳的夜色之下,一场改变天下格局的起兵,悄然走向前夜的终点。

大业十三年四月,晋阳城已被李家军牢牢控制。

营帐中,李渊沉声对众将说道:“王威、高君雅已除,城中已稳,但北边突厥未完全可控。我军一旦进军长安,若边境生乱,后患无穷。”

他目光落在刘文静身上,语气中带着信任与肯定:“文静,你与突厥交好多年,熟谙其习俗与人情,此次出使,你最为合适。携金帛前往,不可轻率,务必稳妥安抚,使突厥无意趁虚而入。”

刘文静躬身答道:“我必尽全力,安抚边境,不负重托。”

李渊缓缓点头:“北上之计已定,你此行,关系我军接下来顺利与否。切记,慎言慎行,务求边境平稳,为我军攻取关中争取最佳条件。”

刘文静握紧衣袖,心知肩上责任重大。夜色沉沉,晋阳城外,风声呼啸,李家军整装待发,而刘文静则踏上前往突厥的旅程。

五月的草原风猎猎吹动,可汗庭帐的金顶在阳光下闪烁。大帐内,来自各部的酋长已经落座,刀剑横在席侧,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警惕。

刘文静身着汉人官服,额角却沁出细汗。他知道今日若不能说动始毕可汗,李渊起兵将失去最重要的外援。

始毕可汗端坐榻上,神色森然,环顾四方:“隋朝岁岁馈赠我突厥绢帛马牛,你却要我倒戈相助李氏?刘文静,你要如何解释?”

一位部落酋长冷笑:“李渊若败,突厥岂不是替他们背负骂名?我等凭什么押上族人性命去赌?”

刘文静拱手而立,沉声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