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梦千年板材 > 王道(第4页)

王道(第4页)

“你在想什么?”

我抬眸一笑,语气温和:“没什么,只是想到长安的大事,心里有些感慨。”

统叶护静静望着我,目光深沉。他低声道:“我知道。你担心李世民。”

我微微一怔,旋即垂下眼,唇角泛起一丝无奈的弧度:“只是听闻大唐易主,感慨罢了。”

统叶护唇角勾起,却不带笑意:“感慨?还是牵挂?你与李世民少年时便相识,如今他登上至尊之位,你心中难免有些……不同。”

我抿唇不语,只垂下眼,指尖在酒盏边缘轻轻摩挲。

片刻后,才轻声道:“我已是西突厥的王后,不该再想这些。”

统叶护忽然伸手,覆在我握盏的手上,力道不重,却让我一震。

他低声道:“舒涵,我并非责怪你。只是……若你眼中还有他,那我算什么?”

帐内静得仿佛能听见火星炸裂的声音。

我抬头,对上他深邃的眼眸,心中一时复杂。我轻轻抽回手,低声笑道:“你是西突厥的可汗,是草原的主宰。至于我……只是个女子,记点旧事而已,不足挂心。”

统叶护望着我,久久无言。终是低低一叹,举杯一饮而尽。火光中,他的侧影显得格外孤独。

火光摇曳,我没有再多说什么。这么多年来我所隐瞒的少年情愫终归还是被他看穿了。我深深吸了一口气,胸中却满是压抑不去的酸涩。

“统叶护……你不该问的。”我在心底低声自语。

统叶护沉默良久,见我也不说话,便抬手,按了按我的肩,声音低沉,却比先前平和了许多:

“我明白,你与他……终究清清白白。再说了……若当年我没那么骄傲,主动找你叔父联姻,把你娶回营帐,你哪还会去并州认识那个少年秦王呢?”

我轻轻一笑,嘴角带着些调皮:“谁知道呢?也许命运就是要我兜兜转转,最后还是落在你身边。”

统叶护摇头,低声笑道:“你倒是会找借口。”

夜色深沉,帐外风声如琴,帐内却温暖如春。两人相视而笑,仿佛草原上所有的风沙与往事,终在这一刻随风而去。

贞观元年秋,渭水河畔的风带着凉意,卷起河面上的水雾,像是为即将到来的风云拉开序幕。东突厥的颉利可汗率领骑兵,浩浩荡荡压境长安,战马的嘶鸣、旌旗的猎猎声混作一片,令人心神紧张。

李世民立于河畔高岗之上,衣袍随风飘扬,面色凝重而镇定。手握佩剑,目光扫过数万骑兵的列阵,心中清楚:大唐实力尚弱,必须用计谋,让突厥自行退兵。

“陛下,东突厥兵多势众,我军恐难匹敌。”侍卫低声禀报,言语中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世民微微一笑,眼中闪过冷光:“兵多并非必胜,疑心与忠诚,才是胜负的关键。随我去一战。”

河对岸,颉利可汗骑在高背战马上,目光锐利,盯着李世民。突然,他的耳边传来突利可汗什钵必的消息:什钵必已经倒戈李世民,颉利心中一惊,眉头微蹙,疑虑顿生。

李世民策马而出,仅带百余亲兵,扬鞭直逼突厥阵前,大声喝道:“唐朝从未对突厥失信!颉利可汗,尔等为何违背盟约,妄图侵犯我邦境?”

颉利可汗微微一笑,不语。他的心中既生疑,又有戒惧——听说西突厥那边也要乘机攻打东突厥,李世民转向突利可汗:“昔日之盟,尔曾与朕立誓,今急难之时,尚记否?”

什钵必立于高岗之上,目光坚定而冷静。虽未答话,但动作间显露态度:不愿与颉利共战唐朝。终于颉利决定撤军,收下李世民所赠“路费”,撤兵回草原。渭水河畔的尘土慢慢落定,战马的嘶声渐远。

*《常何墓志铭》记载原文:“常何其先居河内温县。……今为汴州浚仪人也。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申绕帐之深诚。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