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墨染时光梦笔寒 > 无声守望(第2页)

无声守望(第2页)

脚下的路,从喧闹的街道逐渐变得清静,两旁是整齐的行道树和逐渐亮起的暖黄色路灯。慕容墨染的步伐很稳,但思绪却随着这熟悉的归家路,飘向了很远、很远的过去。

她出生在一个偏远到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小山村。记忆里,家的模样是破败的、吱呀作响的木门,是院子里永远散不去的劣质酒精和绝望的气息。她的父亲慕容强,是村里出了名的赌鬼和酒鬼,而她那个名义上的母亲,在她还不到一岁,记忆尚未成型的年纪,就再也无法忍受这暗无天日的生活,决绝地丢下她,远走高飞,从此音讯全无。

她的童年,是在父亲的拳脚和醉后的咆哮中,在邻居们或怜悯或嘲讽的目光中,在同村孩童们学着大人模样的奚落和孤立中,在学校里同学们若有若无的鄙夷和疏远中,甚至在收留了她的大伯大伯母那难以掩饰的嫌弃和无奈中,一天天熬过来的。那些日子,灰暗、冰冷,仿佛永远也望不到头,她像一棵被遗忘在石头缝里的小草,在贫瘠和风霜中,艰难地、麻木地维持着一点点生机。

直到八岁那一年。

那个傍晚,夕阳和今天一样,带着一种残破的美。父亲又一次因为输钱和醉酒,将所有的戾气发泄在她身上,拳头和咒骂如同雨点般落下。她像往常一样蜷缩在角落,准备默默承受这仿佛永无止境的苦难。

然后,他出现了。

文时默,如同劈开厚重阴霾的天神,带着一身的光和不容置疑的力量,一脚踹开了那扇象征着她所有苦难的木门,逆光而立。他制服了狂暴的父亲,然后蹲下身,用那双温暖而有力的手,将她从冰冷的地上扶起,为她披上了带着他体温的外套。

那一刻,她灰白的世界,仿佛被注入了第一抹色彩。

是他,亲手将她从那个名为“家”的地狱,拉到了真正的人间。

从此,她的世界才开始变得不同。她第一次知道,原来被人小心翼翼地珍视是这样的感觉;原来被人毫无条件地疼惜,心口会涌起那样酸涩又滚烫的暖流;原来生活不止有打骂、饥饿和寒冷,还可以有干净的衣服、热腾腾的饭菜,以及无需担惊受怕的安稳睡眠。

文时默,就是突然照进她漫长黑夜里的太阳,驱散了所有的阴冷和恐惧;也是她静谧夜晚唯一仰望的月亮,温柔地照亮她前行的路。他是她整个世界的支点,是她人生全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谁若想玷污这份唯一的光,谁就是与她为敌,不死不休。

想到这里,慕容墨染的眼神更加坚定,步伐也更快了些。别墅的轮廓已经在前方隐约可见,那里有光,有温暖,有她愿意用一切去守护的人。

她得快点回去,时默哥哥说不定快回来了,他忙了一天,一定饿了。

推开厚重的别墅大门,玄关感应灯应声亮起,驱散了身后暮色最后的微光。慕容墨染利落地脱下鞋子,整齐地放进鞋柜,仿佛完成了一个郑重的仪式。

偌大的客厅安静无声,青瓷姐姐和时默哥哥还没回来。这份寂静却让她感到安心——这意味着她有足够的时间,为他们准备一顿温暖的晚餐。

她放下书包,径直走向厨房。这个空间对她而言,熟悉得如同自己掌心的纹路。拉开冰箱门,里面是昨天她和青瓷姐姐一起去超市采购的食材,新鲜而丰富。她的目光迅速扫过,心中已然有了菜单。

时默哥哥最近在忙一个新项目,时常熬夜,需要些清淡但滋补的。青瓷姐姐在餐厅工作一天,胃口可能不太好,得做点开胃的。

她先取出了一块上好的里脊肉,动作熟练地切成均匀的细丝,放入碗中,加入少许盐、料酒和淀粉抓匀。她的刀工极好,动作流畅,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老练。这是她这些年,默默观察、无数次练习的结果,只为了能在他们疲惫归来时,端上不逊于外面餐馆的饭菜。

接着,她拿出两个番茄,在顶端划上十字刀,用开水烫过,轻松剥去外皮,然后切成小丁。番茄的汁水染红了她的指尖,她却毫不在意。锅里烧上水,准备煮面。时默哥哥喜欢吃她做的手擀面,说比外面的有嚼劲,有“家”的味道。虽然做起来费时费力,但她从不嫌麻烦。

等待水开的时候,她也没闲着。洗了几棵翠绿的小油菜,掰开洗净。又拿出几个鸡蛋,准备炒一个时默哥哥喜欢的韭黄炒蛋。她记得他所有的口味偏好,记得他吃面喜欢多加一点醋,记得青瓷姐姐不吃香菜。

厨房里渐渐弥漫起食物的香气。灶上炖着简单的排骨玉米汤,咕嘟咕嘟地冒着细小的气泡,温暖的水蒸气氤氲了窗户。炒锅里,肉丝与木耳、青椒在热油中欢快地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锅气。

她系着那条碎花围裙,身影在厨房里忙碌地穿梭,神情专注而柔和。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她也只是随手用手背擦去。这里是她守护的另一个“战场”,锅碗瓢盆是她的武器,而让那个给予她新生的人吃得舒心、温暖,便是她最重要的使命和最大的幸福。

当时默哥哥喜欢的韭黄炒蛋出锅,面条也即将煮好时,她侧耳倾听了一下门口的动静。外面依旧安静,但她知道,他们快回来了。她开始将菜肴一样样端上餐厅的餐桌,细心摆好碗筷,每一个动作都轻柔而郑重。

灯光下,菜肴冒着热气,色泽诱人。整个家,因为这顿即将开始的晚餐,而充满了令人心安的温度和期待。慕容墨染站在桌边,看着自己的“作品”,脸上终于露出了今天第一个真正轻松而满足的微笑。这里,就是她的全世界。

将最后一道菜盖上保温盖,慕容墨染仔细检查了一遍餐桌。碗筷摆放得一丝不苟,三副碗碟间的距离都像是用尺子量过般精确。她解下围裙仔细挂好,又抬手理了理有些散落的发丝,这才转身走进客厅。

她没有开最亮的主灯,只打开了沙发旁那盏落地灯。暖黄的光晕如同薄纱般温柔地铺洒开来,既足够照明,又不至于在夜归人推门时显得刺眼。她在沙发上坐下,位置是精心选择过的——既能一眼看到玄关的方向,又不会显得太过刻意殷切。

从书包里拿出课本和习题册,摊开在膝头。是一张数学卷子,那些复杂的函数和几何图形对她而言并不困难,笔尖在草稿纸上流畅地演算着。然而,她的耳朵却像最精密的雷达,时刻捕捉着门外的任何一丝动静。

楼下车库卷帘门运行的微弱电机声?不是。

远处马路传来的汽车驶过的声音?也不是。

甚至邻居家隐约的关门声,都会让她的笔尖微微一顿,睫毛轻颤着抬起,目光投向门口的方向,屏息凝神片刻,确认不是期待中的脚步声后,才又若无其事地低下头,继续演算。

等待,对她而言早已是一种习惯。从九岁住进这里开始,无数个夜晚,她都是这样度过。起初是趴在窗台上数星星,后来是抱着膝盖在沙发上发呆,再后来,就像现在这样,一边做着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一边将大部分心神都系于那扇即将开启的门。

作业本上的字迹工整清晰,解题步骤条理分明。但若有人仔细看,会发现她握笔的姿势比平时更用力些,指节微微泛白。窗外的夜色渐浓,客厅角落的落地钟,秒针规律地走着,发出细微的“滴答”声,衬得空间愈发静谧。

她偶尔会停下笔,抬眼望向墙上挂着的全家福照片。照片里,青瓷姐姐笑靥如花,时默哥哥的手臂自然地揽着姐姐的肩,而她自己,则被时默哥哥另一只手轻轻拢在身前,脸上带着一丝羞涩而满足的笑意。那是她来到这个家第二年拍的,是她人生中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全家福”。

目光在文时默含笑的眉眼上停留片刻,慕容墨染的嘴角也不自觉地微微上扬,但随即,那笑意又化作一丝极淡的、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怅惘。她重新低下头,浓密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再次成为客厅里最主要的声响。

她在等。等那熟悉的引擎声由远及近,等钥匙插入锁孔的清脆声响,等那扇门打开后,带进来的夜风和那个能瞬间点亮她整个世界的、温和的嗓音说:“我们回来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