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第91章 > 第474章 以身入局(第1页)

第474章 以身入局(第1页)

此刻经皇帝一提,他才猛然惊觉这个不合常理的遗漏,一股寒意悄然爬上脊背。

与此同时,皇帝的话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半年前在狼烽口,他与苏璃成亲的那个夜晚,那个出现在院中的神秘黑衣人。

尽管当时心中已有猜测,但苏璃从未主动提及,他便也体贴地未曾追问,可这话从皇帝口中说出来,显然他早已知晓。

皇帝没有等他回答,仿佛陷入了遥远的回忆,声音带着一丝缅怀与感伤,开始了漫长的叙述。

“苏家三朝忠烈,三朝大柱国,在。。。。。。

烈日灼烧着火焰戈壁的砂岩地表,热浪翻滚如潮,远处的地平线扭曲成一片虚影。风中裹挟着细沙,打在脸上如同针刺。这里没有草木,不见飞鸟,连蜥蜴都只能躲在石缝深处苟延残喘。可就在这片死寂之地,一支队伍正缓缓前行??驼铃叮当,人影踉跄,脚下踩出的每一步都像在与大地搏命。

沈昭走在最前,肩上扛着一截陶管样品,背上背着水囊,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又在烈日下晒成了硬壳。他脚上的皮靴底已经开裂,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滚烫的砂砾钻入缝隙。但他没有停下。

身后,阿箬骑在一匹矮种马上,手中捧着一本用油布包裹的《西域水经注》,那是她从古寺残卷中拼凑而出的手抄本。她的脸被纱巾遮住,只露出一双清亮的眼睛,不时抬头望向远方那道若隐若现的裂谷轮廓。

“就是那里。”她低声对身旁的维吾尔老匠人艾山说,“我查过三十六国遗志,龟兹以南百里有‘火井渊’,地下藏沸泉,蒸气冲天。若真如书中所载,我们便可借力引水。”

艾山捋着花白胡须,眯眼打量那道黑沉沉的裂口:“三十年前我曾随父辈探过一次,进去七人,出来四个。那底下不是人待的地方,岩浆未熄,毒气弥漫。但……”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沈昭背影上,“可若是你这等人肯去闯,或许真能改命。”

林骁殿后,率领二十名丝路营精锐护卫。他们不再是昔日边军装束,而是换上了轻便的麻布战袍,腰间佩刀换成短斧与凿锤。这些人既是兵,也是工;既是守者,也是开拓者。他们的任务不再是杀敌,而是护路。

第三日午时,队伍终于抵达裂谷边缘。俯身下望,只见深壑幽邃,热风自底喷涌而出,带着硫磺气息扑面而来。谷底隐约可见暗红岩浆缓慢流动,如同大地尚未冷却的血脉。

“温度太高,陶管撑不过两个时辰。”一名年轻工匠测试完仪器后摇头。

沈昭蹲下,将手伸向地面片刻,随即取出随身携带的铜盘测温仪。指针剧烈摆动,最终停在“一百三十度”刻度之上。

“比预想高了四十度。”他沉声道,“普通耐火陶管确实不行。”

艾山从怀中取出一块灰黑色矿石:“这是我们祖传的‘玄焰土’,混入陶泥可抗二百八十度高温。但这东西稀少,全族只剩最后三十斤。”

“够了。”沈昭站起身,“只要能撑到第一口井建成,后续材料可以从长安调运。现在的问题是??谁下去?”

众人沉默。

裂谷深逾百丈,峭壁陡立,唯有几处凸岩可供攀附。而谷底热流奔突,稍有不慎便会葬身火窟。

“我去。”阿箬忽然开口。

沈昭猛地转头:“不行!太危险。”

“正因为危险,才需要懂医理的人同行。”她平静地看着他,“你忘了?我在药坊熬了三年‘九阳参苓膏’,最清楚人体极限。而且……”她轻轻按住胸口,“父亲留下的那枚陨铁心核,一直贴身佩戴。它曾熔于烈火而不毁,或许能在高温中护我周全。”

沈昭盯着她的眼睛,良久,终是点头:“我陪你一起。”

当夜,众人在裂谷西坡扎营。篝火旁,艾山带领族人举行古老仪式,以羊骨占卜吉凶。火光映照着他沟壑纵横的脸庞,他喃喃念诵一段失传已久的祷词:

>“地母怒而吐焰,人子敬而取恩。

>不夺其力,不逆其性,顺之导之,方得长生。”

次日凌晨寅时,两具特制隔热服准备完毕??外层为双层牛皮涂蜡,内衬羊毛毡与云母片,关节处嵌入青铜滑轮,便于行动。沈昭与阿箬各穿一套,背上绑着小型风箱与呼吸管,手持探路铁杖。

绳索缓缓放下,两人一步步沉入深渊。

热浪迎面扑来,即便隔着防护,也能感到皮肤发烫。越往下,空气越稠密,呼吸愈发艰难。阿箬的呼吸管很快结出一层白霜,那是体内水分急速蒸发所致。

“还有三十丈。”沈昭通过铜哨传音筒喊话。

突然,脚下岩石崩塌,阿箬身形一晃,险些坠落。沈昭迅速甩出钩索将她拉回,两人紧紧贴在岩壁上喘息。

“坚持住,”他贴近她耳边低语,“等我们把水引上来,这片沙漠就会开出花来。”

半个时辰后,他们终于踏足谷底。眼前景象宛如地狱:赤红岩浆蜿蜒流淌,蒸汽从无数孔洞喷射而出,发出嘶鸣之声。地面龟裂,裂缝中闪烁着橙黄色光芒。

“找到了!”阿箬指向东北角一处隆起的石台。台上立着半截残碑,表面焦黑,但依稀可见四个篆字:“**归心引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