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第91章 > 第474章 以身入局(第2页)

第474章 以身入局(第2页)

沈昭心头一震。这四字,竟与疏勒古城井底铭文同出一源!

“这不是偶然。”他喃喃道,“这条路,千年前就有人试图贯通。”

他们强忍高温,在石台周围勘探。果然发现一处天然蒸气井口,直径约三尺,正不断喷出灼热气体。艾山此前传授的方法在此派上用场??将玄焰土制成的导流锥插入井口,再连接预制陶管,利用蒸汽压力推动水泵运转。

第一轮试验开始。

陶轮在高温下吱呀转动,带动连杆机构抽吸地下水。水流尚未出现,但压力表已显示系统正在建立循环。

“成功了!”一名工匠在崖顶欢呼。

可就在此时,异变陡生。

一声闷雷般的轰响自地底传来,整座裂谷剧烈震动。岩壁碎石簌簌落下,蒸汽喷射骤然加剧,原本稳定的导流锥竟被冲破,滚烫的气流直喷而出!

“快撤!”林骁在上方大吼,急速收绳。

沈昭一把抱住阿箬,用身体护住她,任由热风刮过脊背。两人在剧烈摇晃中被拉上崖顶,刚落地便瘫倒在地,大口喘息。他们的隔热服多处焦糊,沈昭的手臂更是被蒸汽烫伤,皮肤泛起血泡。

“是地脉紊乱。”艾山查看地形图后脸色凝重,“你们触动了旧日工程的残阵。这下面,怕是有古人留下的‘火机机关’,如今被唤醒了。”

沈昭坐在地上,望着仍在喷发的裂谷,眼神却愈发坚定:“那就说明??我们找对地方了。”

七日后,第二轮方案出炉。

这一次,不再盲目挖掘,而是采用“沙盘推演术”模拟地热流向。维吾尔匠人们以细沙、铜丝、陶珠构建出微型裂谷模型,配合风向仪与水银计压器,反复测算最佳引流路径。

同时,沈昭下令建造“三级缓冲井”:第一级用玄焰土封堵乱流,第二级设旋转陶阀调节压力,第三级接入倾斜陶管网络,将蒸汽动能转化为持续水流。

最关键的一环,是那口核心水泵的设计。沈昭亲自操刀,参考当年师父所授《机关要略》,结合西域失传的“鲁班水戏”原理,打造出一座双腔活塞式蒸汽泵。其动力源自地下热能,无需人力驱动,只要地火不灭,便可永续运行。

“这不只是修桥铺路。”阿箬看着图纸感叹,“你在造一座活着的机器。”

“路本该如此。”沈昭微笑,“它不该是死物,而应像人一样呼吸、流动、生长。”

第三十八日清晨,新系统正式启用。

随着最后一块密封陶盖合拢,整条导流链开始运转。起初毫无动静,众人屏息等待。忽然,远处蓄水池中泛起涟漪,紧接着,一股清澈的地下水喷涌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晶莹弧线,落入池中,激起层层波澜!

“出水了!!!”

欢呼声撕破戈壁长空。有人跪地痛哭,有人击鼓狂舞,就连一向沉稳的林骁也摘下头盔,仰天长啸。

那一滴水落下时,真的发出了声音。

清脆,悠远,仿佛千年孤寂终于被打破。

当天夜里,沈昭独自来到蓄水池边。月光洒在水面,泛起粼粼银光。他伸手轻触池水,凉意沁入指尖。

阿箬悄然走近,递来一碗新熬的药汤:“含了雪莲根和陨铁屑,能修复筋络损伤。”

沈昭接过喝尽,忽问:“你说,为什么古人留下这些线索,却又让它中断?”

阿箬望着星空:“也许他们太早了,世人还不信沙漠能流水;也许他们太孤独,没有同伴同行;又或许……他们只是等着像你这样的人出现。”

沈昭沉默片刻,轻声道:“我不求做圣人,只愿做个点火的人。火一点,路就亮了。”

两个月后,火焰戈壁第一条“生命渠”全线贯通。全长四十五里,沿途设六座蓄水池、十二个灌溉点,可供三千亩荒地开垦。

第一批试种的耐旱麦苗破土而出,在黄沙中绽出嫩绿。孩子们奔跑其间,用彩绳系住幼苗,说是“给希望绑个结”。

消息传回长安,举朝震惊。皇帝亲书“泽被西陲”金匾,并加赐沈昭“镇国大匠”衔,许其节制陇右、安西十二驿,统辖民夫五万,专司丝路复通。

程砚再度来信:“你如今权倾一方,连吐蕃都遣使求学建桥之法。小心功高震主。”

沈昭回信依旧简短:“我修的是路,不是权。若朝廷忌我,拆我庙可,夺我爵可,唯此渠不可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