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罴,不是皮,不是你这样写的。”周老七有点看不下去,皱着眉头纠正,马翠英满不在乎,她原本伸着棍子,在地上的煤灰里写字,拍拍手把棍子扔到一边,“反正我们都叫人熊,老皮子,混着叫呗——白山上的人熊就进过几次庄子,好家伙,那可是老鼻子凶了,我娘说,见了人就拍,多高大的壮汉,被它扇一巴掌,半边脑袋就塌下来了,跟着就去咬腿!各家在屋里看了,都吓得说不出话来!当时庄子里还有兵在呢,可战马看到人熊都吓尿了!也不敢上前!只想着逃!”
“后来,要不是当时在庄子里休养的贝勒赶来,一箭射中了他的眼睛,那人熊痛得大叫,转身就逃了,恐怕还不能干休呢。就这样,那几年庄子里都是人心惶惶的,害怕人熊回来报仇,说熊这玩意儿,为啥叫人熊?就是因为可精了,和人一样,老黑熊都成精了,能吸收日月精华修炼,有时候在林子里,他们站起来走,隔远了看就和人差不多,说这时候你要把他当人喊了,它就成仙了……可这熊精要是在成仙以前吃了人,那就真成妖怪了,人肉好吃肥嫩,熊吃了就总想着,再不喜欢吃别的了——”
她自己其实离开辽东许多年,走的时候还不怎么记事呢,回来才几年,说起这些辽东特有的民俗传说,就是一套一套的,瞪大眼吓唬周老七,“这熊还会骗人开门呢,在门外咚咚地敲门,你要是没想太多,直接开门,它就进来了!所以我们这的规矩,不论谁来敲门,都要应一声‘谁呀’,要没回话就不给开门,有时候就是回话了,听不清也不开,那哼哼唧唧的,谁知道是不是熊在骗人呢?”
“晚上关了门,谁来敲门都不搭理,一觉到大天亮再说,就隔壁庄子有户人家就这样,去年冬天,哎呀妈呀,敲门敲了四五次,他们硬是没开,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怎么样?满院子都是熊爪印!再一看隔壁人家,大门洞开,一条血痕从雪地上直接拖出来,拖出村口进山了——他隔壁开门了!”
“真的假的?”周老七汗毛都站起来了,将信将疑地看着马翠英,见她一脸严肃,不由得搓了搓手臂,当真有点儿心惊,可见着马翠英眉眼间似乎有些笑意,又拿不准了,仔细一想,忍不住叫道,“不对啊,开原出来到参园,一路上百姓没有能建水泥房的,都还住地窝子呢,那地窝子的门开得可不大,大汉进去都得侧身,人熊多大的体格子,怎么钻进去还把人拖走——你骗人?!”
“哈哈哈哈!”马翠英大概是很少能唬住别人,居然少见地成功了一次,当下乐得手舞足蹈,锤得炕面嗦嗦落灰,她忙收住了,提心吊胆地望了望外间,害怕被母亲数落,这才忍笑说道,“真不骗人,有这样的事,就是不是隔壁庄子,也是我娘和我说的,是白山庄子再走两天的路,一个山凹凹的村子里i的事情。”
这事没准还真有,周老七是相信的,因为他和艾黑子闲话时,艾黑子也有提到,基本每天去巡场,都能见到墙外动物的足迹:细小深邃的是狐狸,狐狸多是单帮客,成群结队,在林子边缘留下模糊爪印的是狼群,甚至有一天半下午,的确有一只人熊,晃晃悠悠地从林子里出来,围着参园转了一圈,这才扬长而去,没入山林之中……
雪地就像是一面镜子,忠实地映照出了周围所有动物活动的痕迹,也让大家知道,参园虽然居于旷野,看似四方无依,但那只是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减弱而已,在这片素白山林里,他们周遭可生活着太多动物了!这些生灵和人类一起生活于这莫测而又宏伟的自然之中,在这银装素裹的玉雪天地里,周老七再一次感到了人力的渺小,对自然升起了深深的敬畏,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之中,每个人,每个生灵,追求的其实或许都是一样的目标,最简单的三个字——活下去。这三个字似乎就是所有一些疑问的最终回答。
他想把这些感触写在笔记里,却觉得自己的文采相当的有限,周老七感觉学习这条路,怎么说呢,一旦走上了,真是越学越感觉自己知道得浅。就像是艾黑子他们,现在除了勘察周围的环境,同时做一些防猛兽的陷阱,压根就不玩牌,他们就是想方设法的学习,从首领到手下,全都是如饥似渴,抓住这难得的空闲时间——他们的学习机会是不多的,在云县待的时间也短,可世上的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越是没机会学习的人往往就越是想方设法地在学习,越是珍惜学习的机会,甚至就连吉祥天和勇毅图鲁这两个鞑靼的台吉,也强忍着不喝酒玩牌,跟着艾黑子他们一起上课——除了常规的汉语、数学、生物、物理化学之外,他们甚至还想从马主任那里套一点种人参的窍门走呢!
这些女金、鞑靼人,虽然逐渐能说流利的汉话,但很显然对这些文化课,全都在入门阶段,还是以了解常识为主,马主任甚至周老七教他们都是绰绰有余的,至于说人参种植,马主任也丝毫不吝啬,一点也不藏私,因为现在买活军的目标就是要大量扩张人参的产量,不管是园参还是林下参,都是多多益善,按现在的产量再高个几万倍,南边都能消化得掉——人都有个三灾八难的时候,有谁不想在这样的时刻喝一碗参汤呢?想想买地现在生活了多少有能力掏出上千元,就为了一碗参汤的人家,就知道这个缺口有多大啦!
卫拉特鞑靼有没有条件种参不知道,反正先学了再说,别说艾黑子他们,就连周老七也听得兴致盎然的,不过马主任不能一直给他们上课,因为他还要组织别的学生上冬课,顺便伺候参园里的玻璃暖房,这个农学种植基地在冬天也有不少事情要照料,别看闭门不出,可想要找到事情总是有,谁也不能整天看小牌,至于酗酒打老婆——按马翠英说,这也都是辽东庄子冬天常见的事情,但在参园却也是完全没有的事儿,第一是这里成家的汉子少,第二就是这里的女娘都是买地过来的,彪悍得很那,能干粗活的基本都是火铳队、小砲队的,不能干粗活的,那也是来培训的技术人员,别说打女人,就是不给个好脸,或者调戏几句,第二天报告都能打到马主任这里,从此之后档案里就多了一笔!没准,来年分派的时候,你就等着往白山那块犄角旮旯里分吧!
虽然这些人出身白山,但最后庄子却设在了老疙瘩山,无疑是和交通有关,去到白山那样深山老林交通不便的庄子里搞人参养殖,一走就是五年十年,到冬天还得防备着大雪封门、人熊拍门……这谁能愿意呢?因此,庄子里的学员大多循规蹈矩,没有敢撒野的,参园的秩序要比屯子里好多了,一般猫冬时,屯子里各家各户难免总有干仗的,哪年没有几场热闹好瞧?
参园这里,偷偷摸摸看点小牌,往脸上贴个纸条当赌注,这就是极限了,什么喝酒闹妖的,一个都没有,大家照样每天早起点名,食堂吃饭,干活、上学,到点了又聚在食堂吃午饭——别的不说,这饭是真好,酱炖小鱼,舍得放酱,那汤上都是油光,还有暖房里种出来的小葱,洒在上头鲜灵灵的,光是一看就让人食指大动,这且不说,最关键是汤里还有一块块的冻豆腐,吸饱了汤汁,吃在嘴里,轻轻一咬,那鲜甜咸香的汁水迸了满口,叫人吃起来没个够!
鱼,在参园这里是不缺的,他们附近就有一条小河,等罗刹骑兵确认完全退走,雪也停了之后,马正德利用女金人带来的大量爬犁子,也赶紧组织了一次冬捕,打了大量的鱼回来,都挂了厚厚的冰壳,存在食堂里——参园是吃食堂的,毕竟这里单身汉多,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分配问题了,到时候大家一起来吃就对了。
豆腐参园也能自制,农学基地,还能少了吃的?大豆、萝卜、白菜、土豆,这都是辽东盛产的作物,马教授是个会过日子的精细人,一早就规划好了,就算多了十几个壮丁,饮食上也是宽绰有馀,况且艾黑子他们白天没事出庄溜达溜达,设个套,过几天玩似的也能搞点山鸡、野兔,甚至是獐子、狍子回来,给大家开开荤,也算是丰富了食物的库存。
除了他们带回来的荤味之外,庄上还养了四五只肥猪,快过年了正是开宰的好时候,宰了猪,酸菜五花肉,灌的血肠蒸熟了,就着蒜泥能吃四五碗饭!这参园的米饭又香,虽说不能管够造,但给大家放量吃一两顿真不成问题,平时是南洋米饭管够,每顿还有杂面馍馍、土豆粉、酸汤子,变着花样供应,庄子里有能人,会做高丽泡菜,周老七一看也是技痒,要了空坛子,做了老家的泡菜海椒给大家分食,赞誉者甚众,尤其是得到了马翠英的好评。
虽说也干活读书,但毕竟活动量和平时比小了,吃得又好,这么样大半个月,大家都显著的长肉了,也都是心满意足,认为阴错阳差之下,在参园猫的这个冬实在是享福了——最好的证据就是被抓回来的那个哥萨克舌头,这个野蛮人吃的都是大家的剩菜剩饭,可就这样吃了几天之后,他就变得顺服起来了,再不冲着送饭的人大喊大叫和吐口水了。消息传到艾黑子那里,他沉吟了一下,又和马正德商议一番,开始给供标准比较低的正餐——和活死人比,餐标肯定低,肉会少,鱼也小条一些,但也不是剩菜剩饭了,主食能给管饱。
就这样,再吃了四五天的饱饭之后,怎么样?这个哥萨克骑兵就变得很文雅起来了,甚至开始跟着看守他的人学着说汉语,勇毅图鲁去探望了他一次,这个人就报了自己的名字。“这个人的名字,音译过来的话有十几个音节,意译过来,是‘自由自在的放羊人’的意思。放羊人说,希望跟着我们学习我们说的鞑靼话,还有你们说的汉语——他还说,从此之后,只要顿顿都能给他吃这样的饭,他愿意给我们卖命干活,什么都干——”
“甚至,他还可以把他的族人都带过来,帮着我们去打近年来打算往我们这里迁移的罗刹人……”
第927章艾放羊诞生
“哎呀妈呀,这鬼天气闹得,前几日还那么隆冬腊月的,这几天又突然间暖和起来了,正当午,薄袄子都穿不住!到了夜里却还照样能下霜结冰,你说这整的,还不如一冷到底呢,现在这样还咋上路?”
“还不就是了,那雪下在地上,本来不化,越积越深,爬犁子在上头好走,现在可好,白天化了晚上结冰,一层层的全是坚冰,不管用什么蹄铁都不行,马儿上去走,一走一个打滑,这要是摔倒了伤了蹄,岂不是可惜了一匹好马?现在这天气要出门只能坐狗拉爬犁,那咱们的货可拉不走了。”
“庄子里也没那么多狗啊……就那么几条看门的,怎么你还把人家拉走啊,能拉得动几个人?哎,艾放羊,你们老家这几年怎么样,气候也这么邪乎吗?怎么搞得你们在秋明那边都活不下去了,说起来,你们都越过了葱岭,这还不够啊,怎么还要往东边来,难道你们不知道,这里早就已经是华夏的地盘了吗——”
发话的技术员瞥了艾黑子一眼,解释了一句,“华夏百族,也有女金人一族,就算这儿刚给我们买军没有多久,消息传不过去——但——哎反正你知道是这个意思就行啦,艾主任!”
见艾黑子会意地一笑,不单没有生气,反而对他友好地点了点头,这个愣头青才请勇毅图鲁把他的文化翻译过去,给哥萨克骑兵听。“你们不知道这里已经有很强盛的部族在居住了吗?怎么还在不断的东进?”
艾放羊——目前他还不知道自己这个名字在汉语里不算雅驯,不过,大概哥萨克人也不在乎,他很快适应了这三个音节的新名字,并且,和做俘虏时不一样,这个目前暂时还被限制着自由,把双手和双脚都用麻绳松松地绑起来,让他既不能逃跑,也无法做出挥刀这些大动作的准犯人,现在不再像是之前那样金口难开了,反而很愿意和大家交流,他很快就学会说鞑靼语了——
这种鞑靼方言和哥萨克人所说的一种方言是非常相似的,二者的差别,大概就相当于汉语中各地官话的区别,所以艾放羊学得很快,同时,由于建州方言和鞑靼方言也是一根树枝上的两朵花,艾黑子他们又本来也都会说鞑靼话,现在,艾放羊虽然和汉人还无法很好的交流,但只要有人居中翻译一下,已经可以和大家很好地聊天了——像是马正德这样本来就是野人女金出身的活死人,和他的交流更没有一丝障碍,甚至周老七也能听得懂一小部分他的话,自从上路以来,他一直在有意识地和艾黑子学建州话,速度虽然不快,但毕竟也体现出了学习的作用。
“这些事情,我们骑兵都是不知道的,只有部落的首领或许知道,但翻过山去秋明,从秋明再往东走,包括接受罗刹人的雇佣,这都是部落的决定,因为现在北边的日子太难过了,非常冷,田地的产出比之前更坏,一块地以前可以养活三四个人,但现在连两个人都吃不饱。我们要往南边走,南边暖和,宁可到南边建堡垒,让当地的土著给我们送吃喝,也不在北边抢掠,现在北边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口岸的商船,一艘能有几十伙哥萨克盗贼盯着,再这样下去,很快也就没什么东西可以抢了。”
艾放羊介绍说,现在,布里亚特鞑靼居住的贝加尔湖——也就是华夏人这里所说的北海,历史上苏武牧羊的地方,成为了哥萨克人的下一个目标,他们在罗刹人的驱使之下,正在‘盘地’,也就是清点这片疆域周围的大部落,虽然暂时没有动手,但已经计划着围绕北海修建一系列堡垒,并且凭借堡垒让布里亚特鞑靼人给他们上供,虽然鞑靼人也一样骁勇善战,但在哥萨克人眼里,这不算是什么问题,“我们有罗刹人给的枪炮,就像是你们也有火砲一样,只要我们的堡垒建起来了,他们就攻不下,这样他们迟早会臣服于我们,给我们缴纳财物,让我们在这一带站稳脚跟。”
“鞑靼人至少还放羊,你们哥萨克人连羊都不放,就完全靠抢劫过日子吗?”
在参园中,大家当然都对这么个新鲜的外藩很感兴趣,不过这种兴趣是比较表层的,大多数人听马正德等人介绍过了哥萨克人居住的地域,差不多也就满足了好奇心,忙自己的事情去了,但也有一些学员,除了本职的农业种植之外,还有广泛的人文好奇心,这个特意跑过来和艾放羊攀谈的技术员,大家都叫他小杉的,便拿着笔记本,说自己在做‘田野调查’,研究民族的成型,问的问题也很直接,如果是汉人,说不定都被惹怒了,但艾放羊不单没有生气,反而还回答得更直率,“如果靠抢能有吃的,谁愿意去干活呢?”
从他的表情来看,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大家也不由得哑然了,仔细想想,却又觉得他说出了一部分的实情:如果靠抢轻而易举地就能得到食物,这……有多少人还会沉下心来干活呢?
当然了,哥萨克人也不是完全不种田畜牧,事实上他们干起活来也都是一把好手,因为他们的出身就是牧民和农奴——根据艾放羊的说法,哥萨克人的人种是很庞杂的,他们有不服从从前钦察汗国管理的罗刹人,也同样有从钦察汗国跑出来的鞑靼人,打从一开始,就发生了这两样人种的混血,所以哥萨克人中也有人长得很像罗刹人,而且他们普遍会说两种语言,有鞑靼人血脉的部落自有他们的方言,也就是艾放羊说的这种,至于罗刹语那不必多说,首领肯定是会的,但倘若是鞑靼人血脉居多的部落,如艾放羊这样,罗刹语就七零八落的,他们需要说话的时候也很少,一般除了部落里的人,外出都不交流,跟着首领挥刀开枪,猛上就行了。
这些年来,随着罗刹国的扩张,很多在斗争中败落的罗刹贵族,也会被发落到哥萨克的群体里,成为他们的一员,总的说来,这个族群在连年扩大,人数一直是增多的。平时他们也种田,这只能算是副业,一有空闲,他们就去抢掠商旅,如果什么地方的长官抓得严格,不愿意收取他们的贿赂,哥萨克人就去依附附近别的长官,给他们送钱,换取他们的睁只眼闭只眼,冬季的时候,他们也会去周围的城市打零工。
相对于罗刹国本土来说,生活在领土外围的哥萨克人,就像是相对于华夏的外番一样,和华夏不同的是,罗刹国和哥萨克的关系要紧密一些,经常雇佣哥萨克人作战,哥萨克人打起仗来凶狠无畏,是一头很好用的恶狼。而一旦罗刹国开始要扩张自己的地盘,他们就会半强迫半贿赂,恩威并施地将整个哥萨克人赶到更偏僻的地方去,接收已经被哥萨克人拾掇得差不多的新领土——这也算是宗主国对于外番的利用了,被哥萨克人梳理过一遍,领土上已经没多少能打的部落了,罗刹国想要把这些地方变成自己的贵族农庄,也会轻松许多。
这种明目张胆的压榨,哥萨克人是心知肚明的,但他们也习以为常,甚至认为这很正常,因为弱肉强食本就是他们奉行的真理,并且,罗刹国也能给出足够的好处——哥萨克人虽然非常能打,但却没有多少生产能力,抢来这么多财宝,可不知怎么的,部落却还总是挨饿,能吃饱日子的时候不多,有时候得向罗刹国买粮,包括他们用来镇压和勒索乌拉尔山以东部落的武器——那些□□,也是罗刹国卖给他们的,他们自己造不了。等到北海的要塞造起来,还得问罗刹国买砲呢,不然,他们凭什么保持对布里亚特鞑靼的心理和武力优势呢?
“命和拳头就是我们的武器,只要出得起价钱,我们为谁办事不是办事?北海的鞑靼出不起价钱,穷得叮当响,和羊睡一个铺盖取暖,等北海的要塞建好,他们就只能给罗刹人缴税,但你们不一样,你们这些华夏人——”
艾放羊的表情已经说明一切了:有钱啊,太有钱了!他打从心底所表现出的那种羡慕和眼馋,让人看了都忍不住多给他供点白馒头,这必须是经年累月的饥饿和窘迫才能够培养出的渴望,“你们吃得恐怕要比罗刹的皇族都好,还有你们的房子——这么的暖和,多浪费啊!就前些天那样的天气,刚开始下雪的话,在我们哥萨克的部落里,大家搂只狗,发发抖也就过去了,在白天我们甚至都不生炉子!你们却要把整面墙烧热!”
哥萨克人……不,或者说生活在北面罗刹国地界的人,都这么能扛的吗……周老七也不由得默了一下,他感觉自己和这些北面的蛮族简直不能算是一个物种。其实按理来说,北面应该不缺柴火,这么多森林呢,很可能人家就是皮实惯了,抗冻,没有养成这样取暖的习惯。
按照艾放羊的说法,参园的取暖习惯和罗刹贵族一样奢靡:罗刹贵族在冬天那肯定也取暖的,而且并不是只使用壁炉,普通人家会直接在灶台上修床——也就相当于是华夏的炕了,富裕的人家还会把这个炕修得十分别致,拥有数个高低不同的铺位,这样全家人都能在一个炕上休息,却还保有一定的隐私。而罗刹贵族则会使用整面的火墙,也就是参园所用的技巧。由于他们多住在城里,木柴是较为紧缺的,城里的百姓受冻,乡村的百姓,不敢去大贵族的山林里多砍柴,燃料也紧缺,这一点和华夏北部的民生困境倒没有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