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死对头竟觊觎我 > 崔明度(第1页)

崔明度(第1页)

朔方的风,与岭南的雨截然不同。

它干燥,凛冽,带着黄土与草根的腥气,裹挟着千万里之外雪山的寒意,像一把无形的、粗糙的锉刀,日夜打磨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营帐,旌旗,刀枪,还有人的皮肤与心。

帅帐之内,燃着一盆银霜炭,驱散了帐外大半的寒意。

陆重山玄色常服,身形挺拔如松,坐于主位。高挺的鼻梁在他轮廓深邃的脸上投下一片阴影,一双狭长的丹凤眼沉静如渊,正垂眸看着案几上铺开的关中舆图。

他身前,与他隔着矮几相对而坐的,是一名身着青色襕衫的文士。来人面容清俊,眉宇间带着一股世家子弟特有的温润与从容,正是奉太子之命前来的记室参军,崔明度。

他是清河崔氏的嫡支,曾是李昭的同窗好友,亦是陆重山为数不多的至交。

堂内寂静,唯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哔剥”轻响。

陆重山亲自为崔明度斟上一盏热茶,升腾的雾气模糊了他一贯冷硬的面部轮廓,疏离淡漠的气息仿佛拒人于千里之外。

“殿下根基未稳,朝中诸公各怀心思。”崔明度捧着温热的茶盏,声音里透着一丝疲惫,“南边,圣上遥遥掣肘;眼前,安、史二贼的叛军势大,大战迫在眉睫,可粮草、兵源处处捉襟见肘。太子殿下……难啊。”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向陆重山,这位在沙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活阎王”,如今已是太子李亨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

“重山,如今这危局,太子唯一能倚仗的,便是你手中的朔方军。此战,你有多少把握?”

陆重山的目光漫不经心,仿佛一匹优雅的狼王,审视着舆图上属于他的猎场。那搭在膝盖上的手,纤长有力,腕骨突出,有一搭没一搭地在舆图的边缘轻敲着。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将修长的手指在图上轻轻一点,点在了长安与洛阳之间的一个战略要地。

“叛军看似势大,实则内里已生嫌隙。安禄山骄奢,安庆绪懦弱,史思明自重,各有算盘。”他的声音低沉而笃定,不带任何情绪起伏,犹如在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只需一根楔子,便能让他们离心离德。此战,我有十成把握。”

他话锋一转,抬眸看向崔明度,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里,是纯粹的、属于将帅的冷静。

“但,粮草。我朔方军可以战死,但不能饿死。”

崔明度面露苦笑:“我明白。我会将你的话原封不动地带给太子。只是朝中那些人的嘴脸,你不是不知道,要从他们手里抠出钱粮,比登天还难。”

两人又就具体的战术与兵力调动,密谈了近一个时辰。帐内的气氛严肃而凝重,每一个字都关乎着万千将士的性命与大唐的国运。

谈话告一段落,崔明度起身告辞。陆重山亲自送他出帐,两人并肩而行。高大的武将与清雅的文臣,在肃杀的军营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正当此时,一道纤弱的身影从不远处的营帐拐角处缓步走出,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那人穿着一身宽大的天青色文士袍,身形单薄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他戴着一顶帷帽,轻薄的白纱遮住了面容,只露出一截苍白的、线条优美的下颌。

明明只有几步的距离,他却走得异常漫长。朔方的风烈,卷起他宽大的袍袖,也吹动了那垂落的帷纱,让他整个人都透着一种仿佛随时会破碎的脆弱感。

就在他与崔明度擦肩而过的一刹那,一阵恰到好处的疾风掠过,那层碍事的白纱被轻轻掀起一角,露出了那人半边惊心动魄的侧脸。

崔明度的脚步,蓦地一顿。

他停在原地,怔怔地看着那道身影渐行渐远,消失在另一顶营帐之后。方才那一瞥,惊鸿一现,却像一道闪电,劈入了他记忆的深处。

那个轮廓……那双即使在阴影下也依稀可见的、微微上挑的桃花眼……

太像了。

像极了那个曾经骄傲如烈日,在国子监的辩论会上与陆重山针锋相对、意气风发的岐王世子。

“重山,”崔明度喉结微动,声音有些干涩,“方才那人……是谁?”

陆重山的目光追随着李昭离去的方向,深不见底的眼眸中划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快得让人无法捕捉。他收回视线,语气平淡无波,仿佛在说一个无关紧要的陌生人:“我的幕僚,徐福。”

“徐福……”崔明度咀嚼着这个名字,心中疑云更甚。他太了解陆重山了,此人治军严苛,自律到了近乎冷酷的地步,帐中从不养闲人。一个看上去如此孱弱、仿佛随时会病倒的书生,如何能成为他这位“活阎王”的幕僚?

陆重山似乎看穿了他的疑惑,又补充了一句,只是这补充显得有些刻意:“一个……很有才学的年轻人。只是身体不大好,在岭南染了些病气。”

恰在此时,亲兵队长王大石快步跑来,面色凝重地在陆重山耳边低语了几句。陆重山眉头微蹙,对崔明度道:“军中有些急务,我需去处理一下。让邢喜送你出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