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顾先生今天谈恋爱了吗? > 第 16 章(第2页)

第 16 章(第2页)

慕可无法判断。但这个信息至关重要!它给了他一个突破口,一个可以质疑报告基础可靠性的角度!虽然林薇无法提供实质证据,但这足以引导他调查的方向。

他立刻行动,但没有声张。他通过徐亮,动用了一些非正式渠道,试图悄然获取新港市那组原始数据的多个备份版本以及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处理日志。这个过程必须极其小心,一旦被顾毓的安全系统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方面,教授团队的初步反馈也回来了。他们的看法与慕可类似:顾毓指出的风险确实存在,但报告可能高估了其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并且忽略了模型内置的平滑与校正机制。模型并非完美,但绝非报告所说的那样不堪一击,完全可以通过优化算法和设置更灵活的安全阈值来进行有效管控,无需长达六个月的停滞。

“我们需要进行一次针对性的复现和反驳模拟,”李教授在视频那头说,“但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对方报告更详细的底层数据和处理逻辑。”

慕可眼神锐利起来:“李教授,请你们优先准备理论反驳框架。关于数据层面……我可能找到了一些线索。”

有了教授团队的初步支持和林薇提供的线索,慕可心中有了底稿。他决定不再被动等待。

他请求再次面见白远年。这次,他带着教授团队的初步评估意见,以及自己精心准备的、针对顾毓报告关键点的逐条反驳摘要。

在白远年面前,他没有情绪化地指责,而是完全立足于技术讨论。

“白老,顾总的报告专业、严谨,指出了模型需要完善的地方,对此我表示感谢。”慕可的开场白让白远年微微挑眉,“但是,经过我们初步复核和第三方专家评估,我们认为报告可能在某些假设和基础数据引用上存在过度外推和强化极端性的倾向。”

他条理清晰地将己方观点一一陈述,重点强调了模型的自适应能力和已有的风险缓释设计,并暗示了对报告中某些数据来源和处理方式的疑问(当然,他没有提及林薇,只说是内部复核时的发现)。

“因此,我们认为,暂停六个月进行全面测试的建议过于保守,可能会错失市场机会,也给外界(他刻意顿了顿)释放错误的信号。我们请求给予我们四周时间,进行针对性的算法优化和增强型压力测试,届时可以邀请内部专家团和第三方顾问共同评审优化结果。如果届时仍无法有效管控核心风险,我愿意接受任何处置。”

慕可的态度不卑不亢,既有对技术的自信,也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更给出了一个相对折中且负责任的解决方案。

白远年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他欣赏慕可这种愈挫愈勇的劲头,也能看出这份反驳是下了真功夫的。顾毓的报告确实让他心生警惕,但慕可的回应同样有力。更重要的是,他需要项目动起来,需要看到进展,需要对外界(尤其是沈乐轩)展示远航掌控创新项目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四周……”白远年沉吟道,“时间很紧。你有把握?”

“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我们有清晰的优化路径和坚定的决心。”慕可坦诚道,“与其等待六个月让项目冷却,不如用四周时间进行一场高强度淬炼。无论成败,都能更快见分晓。”

白远年盯着慕可看了半晌,缓缓点头:“好。我就再给你四周时间。董事会那边,我去说。但是慕可,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四周后,如果你们的优化结果不能说服专家团,项目永久搁置,你也要离开项目组,甚至离开远航。你明白吗?”

“明白!”慕可斩钉截铁地回答,心脏因压力和责任而剧烈跳动。

拿着白远年的尚方宝剑,慕可回到了项目组。他将最终期限和后果坦诚相告,团队的气氛瞬间凝重到了极点,但也激发起了破釜沉舟的斗志。

“四周,要么我们一战成名,要么就此散伙!没有中间路!”慕可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拿出你们所有的本事,我们跟他们拼了!”

技术攻坚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慕可根据林薇的提示和徐亮暗中搞到的日志碎片,终于成功复原了数据被修改的痕迹——某个关键参数的平滑系数被刻意调低,导致在模拟极端情景时,负面效应被放大。虽然改动极其细微隐蔽,但在专业眼光下无所遁形。

这个发现让慕可既愤怒又兴奋。愤怒于对手的卑劣,兴奋于找到了反击的利器。但他依然按兵不动,这个证据来源不正,无法直接抛出。他指示团队依据正确的参数重新进行压力测试,结果虽然仍有挑战,但远未到“根本性缺陷”和“崩盘”的程度。

他将这个正确的测试结果与之前的进行对比,形成了强有力的内部证据。同时,教授团队的理论反驳框架也已完成,逻辑严密。

现在,只差最后一步——如何在评审会上,合情合理地将“数据可能被动手脚”这一点揭示出来,而不暴露林薇和自己的非常规调查手段?

慕可陷入了沉思。这需要极高的技巧,必须借他人之口,或者创造一个“意外发现”的场景。

就在他苦思冥想之时,顾毓那边却异常沉默。仿佛那份石破天惊的报告抛出后,他就置身事外,冷眼旁观。这种沉默反而让慕可更加不安。

评审会前一天,慕可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是顾毓的首席秘书打来的,语气公事公办:“慕总,顾总请您现在到他办公室一趟,关于明天评审会的一些技术细节需要提前沟通。”

慕可的心猛地一沉。顾毓想干什么?最后一次施压?还是布置陷阱?

他整理了一下情绪,深吸一口气,走向顾毓的办公室。

顾毓的办公室依旧冷寂得像一座冰窟。他坐在巨大的办公桌后,面前放着慕可提交的优化报告摘要和教授团队的评估意见副本。

“坐。”顾毓抬了抬眼皮,语气平淡无波。

慕可坐下,静待对方开口。

顾毓没有立刻说话,只是用那双深不见的眼睛打量着慕可,仿佛在评估一件精密仪器的耐压极限。过了足足一分钟,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

“你的优化方案,尤其是对‘社区韧性反馈循环’的加强设计,有点意思。”

慕可一怔,没想到顾毓开口竟是技术层面的肯定(尽管语气极其平淡)。他谨慎地回答:“是为了应对您报告中指出的非线性崩溃风险。我们增加了基于实时社区情绪指数和公共参与度的动态调节因子。”

“想法不错,但调节因子的权重设置依据是什么?经验值?还是又有新的数据支撑?”顾毓的问题依旧犀利,直指核心。

慕可心中警铃大作,难道他察觉到了数据层面的调查?他稳住心神,解释道:“是基于历史成功社区案例的归纳分析和贝叶斯优化得出的建议权重范围,我们选择了相对保守的中值。”

顾毓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看不出是满意还是不满意。他又问了几个极其刁钻的技术细节,慕可一一谨慎回答,后背已然渗出细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