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顾先生今天恋爱了吗无弹窗 > 第 14 章(第3页)

第 14 章(第3页)

“沈总说笑了。”慕可语气平淡,“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想和沈总探讨一下。”

“哦?什么文章能入慕经理的法眼?”沈乐轩故作好奇。

慕可简单描述了那篇报道的内容,却不提泄露之事,只是说:“我觉得文章的观点虽然偏激,但有些地方也确实值得思考。沈总在业内见多识广,不知道对这种创新模型的潜在风险有什么高见?”

电话那头,沈乐轩沉默了几秒,随即笑声更加明显:“慕经理这是遇到麻烦了?来找我探口风?还是怀疑这是我沈某人的手笔?”

“只是单纯请教。”慕可不卑不亢。

“呵呵。”沈乐轩低笑两声,“慕经理,我是个商人,喜欢直来直去。我的确对你的项目很感兴趣,也很想分一杯羹。但我沈乐轩要想对付谁,会用更直接的方式,这种小打小闹的舆论骚扰,太没效率,也掉价。”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玩味:“不过,我倒是有个猜测。你这项目,动了多少人的奶酪?远的不说,远航资本内部,旧有的利益格局怕是要被打破重来了吧?有些人表面不说,心里可不痛快。再者,顾毓那边……你就那么放心?他可不是什么心胸宽广的人。你上次那么打他的脸,他就真的一点表示都没有?”

沈乐轩的话像毒蛇一样,巧妙地钻进慕可的心里,放大着那些本就存在的疑虑。

“谢谢沈总提醒。我只是技术性探讨,没别的意思。”慕可依旧保持冷静。

“行吧,你就当我没说。”沈乐轩懒洋洋地说,“不过慕经理,要是哪天觉得白老头那边规矩太多,或者顾毓给你气受了,我这边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合作方式,我们可以谈得很灵活。”

挂了电话,慕可眼神微冷。沈乐轩否认了,但又成功地把怀疑的种子更深地种在了顾毓和公司内部反对势力身上。真话假话混在一起,最难分辨。

但慕可并没有完全相信沈乐轩。他决定双管齐下。内部,他让最信任的徐亮暗中留意组内成员和顾毓团队接触时有无异常;外部,他通过自己的私人渠道,去调查那家小报的背景和这篇文章的来源。

调查需要时间,但项目的推进不能停。慕可顶住压力,一边应对潜在的舆论风险,准备材料向白远年汇报进展并安抚可能被文章影响到的潜在合作方,另一边继续疯狂地加班加点,推动模型完善和社区试点选址的评估。

他和顾毓的接触不可避免的增多,每次都是通过邮件或正式会议,气氛冰冷而专业。顾毓公事公办,提供的支持挑不出毛病,但也绝不多给一分便利。两人在技术细节上时有争论,唇枪舌剑,寸土不让。慕可能清晰地感受到顾毓那冰冷外表下压抑的怒火和某种……被挑战权威后的兴奋感?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感受,仿佛猎手遇到了值得认真对待的猎物。

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和心理压力,让慕可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一天晚上,他在办公室熬夜看报告时,胃部突然传来一阵尖锐的疼痛,冷汗瞬间就冒了出来。他捂着胃,脸色苍白地趴在桌子上,半天缓不过来。

他挣扎着想去倒杯热水,却差点摔倒。无奈之下,他下意识地拿起手机,手指几乎要划过那个熟悉的号码——那是顾毓的私人号码,以前他身体不舒服或者遇到难题时,总会下意识地打给他。顾毓虽然嘴上不说,却总会用各种方式帮他解决,或是给他送药,或是帮他分担工作。

手指在屏幕上方顿住。慕可猛地清醒过来。他们已经不是那种可以互相依赖的关系了。他深吸一口气,忍着疼痛,自己慢慢站起来,走到饮水机旁接了杯热水。然后从抽屉里翻出常备的胃药吞了下去。

药效发作需要时间,他靠在沙发上,忍受着一波波的绞痛,额头上全是冷汗。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寂静得可怕。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和疲惫席卷而来。但他眼神里的光芒却没有熄灭。他告诉自己,不能倒下去,绝对不能。

就在他迷迷糊糊几乎要睡过去的时候,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一条微信消息,来自一个几乎快要被他遗忘的大学同学群,群里正在讨论一个学术论坛的议题。慕可本想忽略,却忽然瞥见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位专精于社区治理和公共政策研究的资深教授,也是他大学时非常敬仰的一位学者,将会在论坛上发表演讲。

慕可脑中灵光一闪!社区参与度评估和治理模式,这正是他模型里最薄弱、最容易被攻击的环节!如果能让这位泰斗级的教授及其团队作为外脑参与进来,不仅能为项目提供至关重要的学术支持和公信力,还能有效制衡顾毓在数据领域的绝对话语权,甚至可能开辟一条绕过部分内部阻碍的通道!

这个念头让他瞬间忘记了疼痛。他立刻坐起来,强撑着开始查找那位教授的联系方式和工作日程,连夜起草了一份措辞恳切、逻辑清晰的合作邀请函,并附上了项目概念框架(去除核心机密部分)。

邮件发送出去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慕可累得几乎虚脱,但眼睛里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也许,这就是破局的又一个关键点。

几天后,他收到了那位教授助理的回复,表示教授对项目很感兴趣,愿意初步接触聊聊!慕可大喜过望,立刻向白远年汇报了这个进展。白远年对此表示高度支持,并指示他不惜代价也要争取到这位专家的合作。

与教授团队的接洽异常顺利。对方学术态度严谨,对“社区共益债券”的社会创新价值十分认可。有了学术力量的加持,慕可团队在社区赋权模块的设计上很快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整个项目的论证也更加扎实丰满。

然而,这个消息显然刺激到了某些人。

这天,顾毓突然以“数据模型需与社区模块对接校准”为由,提出要召开一个联合会议,要求慕可团队和教授团队的核心成员共同参加,详细阐述社区模块的设计逻辑和数据需求。

慕可立刻警惕起来。顾毓此举,看似合理,实则很可能是想借此机会摸清教授团队的底细,甚至可能在技术层面给教授团队一个“下马威”,从而削弱其影响力,重新巩固他自己在项目中的技术主导地位。

这是一场硬仗。慕可知道,他必须保护好这位来之不易的外援,同时也要顶住顾毓的技术质询。

会议定在两天后。慕可提前与教授团队进行了密切沟通,反复演练,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会议当天,气氛从一开始就透着紧张。顾毓亲自出席了,带着他技术团队里的几名精兵强将。他本人坐在主位上,神情冷峻,目光如扫描仪一般扫过教授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会议开始,教授团队的博士生动地阐述设计理念。起初还算顺利,但当进入到具体的数据接口和量化评估模型时,顾毓开始发难了。他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直指学术模型与现实商业数据对接时的模糊地带、理想化假设以及可能存在的逻辑漏洞。他的语速不快,用词专业,却带着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几个年轻的博士生很快被问得有些招架不住,额头冒汗。

教授微微皱眉,准备开口解围。

就在这时,慕可突然说话了。他接过话头,没有直接反驳顾毓,而是沿着顾毓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学术模型与商业模型结合的挑战和解决思路,并提供了几个备选的、更易于数据化的替代方案。他语气平和,逻辑清晰,不仅化解了博士生的尴尬,还巧妙地将顾毓的质疑转化为了建设性的讨论。

顾毓的目光第一次真正地、认真地聚焦在慕可脸上。他看着慕可不疾不徐地应对,眼神锐利,仿佛要穿透他的表象,看清他到底还隐藏了多少实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