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军三大基础体系逐渐上了轨道,在组织体系的加成下,同志们的工作能力也在快速地提升,这使得李思华能够抽出更多时间,来规划下一步计划的相应准备。
最重要的还是资金,她现在痛感没有自身工业和根据地之苦。从英国人银行弄到的资金,已经消耗了很多。如果用美元计价的话,一共就750万美元左右,两艘海轮花了60万美元,武器弹药花了100万美元,淇澳岛建设大概花了40万美元,山东募兵也去了30万美元,加上人员吃喝拉撒等其它费用,已经耗费了280万美元,只剩下了约470万美元,接下来估算各种费用,大概还要花费100万美元左右,到新的行动开始,估计只会剩下370万美元,这点钱远远不够她的下一步计划使用啊?
她苦恼地摇摇头,难道还要打劫谁一次?就算是打劫,哪里能够一次性弄到那么多的钱呢?
她在脑子里慢慢地搜索着自己的记忆,前世的信息,有哪些可以参考呢?
突然,一桩前世的传奇故事浮现在她的脑海。她立即让吴盛,把在香港买到的世界地图拿过来,她要研究一下。虽然她脑子里有金手指地图,但还是习惯于看实物的地图,没有地图的时候她才会去“动脑子”。
看着地图,她努力地回忆着,用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然后又端详了地图上那个大航海的终点,好一会儿,才轻轻一拍桌子,就是它了!
然后她起草了电报,让在香港的李家和情报点的同志,全力搜集她需要的资料和路线图。她明天还要去香港,交待安排一些其它的准备。
她的思维又转到了一些长远的计划上,山东河南两省,尤其是河南,接下来是连绵多年的灾荒,正是吸纳兵源的最好地点,在这个时代,只要教育得当,“越穷越革命”并不是一句嘲讽的话。需要建立起长期的机制,在未来立稳脚跟后,实现连续不断地转移难民,而淇澳岛,就是比较适合的一个中转点。
还有未来计划的那个区域,未来如何在那里立足呢?她又开始在地图上揣摩着。
8月7日的下午,李思华通知了曹子卿、李朴,及其它由她精选的十几名同志,这个团队,将作为接下来她新策划的主要计划和执行中枢。她提前通知了他们,所有的工作必须提前错开,不得缺席。
有的同志自然是一头雾水,而曹子卿等几个人开始激动起来,他们预感到李思华已经提前说过若干次,却从来没有透露过任何明确内容的第二步行动,可能在这次会议上就要揭盅了。
李思华微笑着看着同志们,她的心里很欣慰,这一段时间来,同志们的能力和思想水平都飞速地进步,而从她屡次与同志们的沟通看,对于多数同志而言,已经接受了她的理论和革命策略思想。她定了定神,表情开始严肃起来,说道:“今天的会议,主要是讨论两项议程,第一是我们今后的行动计划,第二是一个配套的资金获取计划。”
果然如此,曹子卿等的神经开始兴奋起来,新的大行动是什么?
李思华将世界地图摊在了桌上,同志们都看到地图上圈出了四个红圈,分别是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东海岸的纽约、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钦港,最后一个红圈,是把缅甸若开邦的实兑港和当时印度孟加拉的吉大港圈在了一起。这让他们感到很纳闷,什么行动能把全球都串了起来?
李思华开始平静地叙述她的计划,第二步大发展是个漫长的计划,其起步基地,她没有选择在国内,而是从海上接到缅北缅西,然后从缅北到云南、贵州,再向四川、陕西发展。这个计划包含几个要素:
一、需要打通交通线,她目前最看好的入口是实兑,这是缅甸第三大港,但人口很有限,大约只有几万人,英国殖民当局,对其的重视程度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实兑背后是缅北缅西,在缅甸属于山区,人口相对稀少,经济利益有限。
计划的第一部分,是要实质掌握以实兑港为输入点的运输线,未来部队和物资粮食输入,以便建立缅北和缅西的游击区,实际控制这一区域,作为发展基地。吉大港可以作为辅助路线,建立走私线路。
二、要掌握缅北缅西,需要大量人口。目前缅甸整体约1000万人,但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其东南平原地区,仰光省和曼德勒省就占去了近一半人口,缅西和缅北,大约不到三百万人。这种原居民的稀少,给了我们深层掌控的机会,需要建立河南、山东为主的难民输出网络,移民缅北缅西,几年之内达到几百万的规模!如能完成,我们将获得一个千万人口的革命基地!
三、要达成上述目标,需要的资源可谓是天量,农业前期依靠输入粮食,但可以在山地大量发展稻米为主的种植,最终可以本地解决。但有两个重要问题,第一是需要建立工业基础,第二是需要大力发展武备,按照她的估算,至少要建立起,类似现在山地团战力水平的10个师,才能完成最终稳定的掌控。这就需要天量的资本。工业和资本哪里来?当然是美国,关于美国的计划,她以后会详细说明,她可以十二分地确认,在美国有很大概率,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
至于信息的来源,她推到了李家的人脉关系上。这让她心里有点不好意思,李家已经被她吹得神通广大、信息源遍布全球了。但她能明说,她的决策是基于后世的信息吗?也只能如此了,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自己是信了。
第22章印度神庙与根据地计划
这个计划,让所有与会者都惊呆了,真的是做梦也想不到!很多同志提出疑虑,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在国内革命,而是兜了那么大个圈子,从缅北开始?李思华的解释是,无论是广东沿海还是山东京津沿海,都是反动派力量非常强大的地方,如果我们直接从这些地方入手,马上会遭到一切反动派的疯狂反扑,而各国帝国主义的利益,也集中在这些沿海地区,我们的资源补给,一定会被切断,甚至会导致帝国主义的直接军事干涉。这样的话我们的力量过于薄弱,难以形成对反革命阶级的压倒性优势。所以选择了一个帝国主义力量最薄弱的地方渗入。
最后李思华勉强说服了大家,主要还是她的威信让大家将信将疑地接受了。曹子卿等人相对比较接受,因为他们目睹了李思华从始至终的“神奇”,而有些同志主要是来源于广州事变被救的同志们,信服的程度就比较差一些。不过他们也是佩服李思华的,看着她信心满满的样子,想着先试试看吧,边走边看。
李思华也没有办法,有太多的事情,她没办法现在说,不但是因为穿越这种神奇的事情,还有她关于整体中国的大计划,现在实在没法说。她心里默默地想着,同志们,以后你们会知道这一步的正确性的。
李思华的第二个计划,就让大家从刚才的将信将疑变得兴奋起来了。
李思华先介绍了目前的资金状况,让大家知道了,现在组织还有相当于470万美元的资金,而最近几个月还可能要消耗100万美元,最终在第二步行动前剩下370万美元。多数同志是第一次知道这些数据,被这些巨大的数字惊得瞠目结舌。
李思华平静地说:“同志们,370万美元是一笔看起来不小的资金,但是很明显,对于我们的上述计划,是杯水车薪。单单组建10个欧美水平装备师的队伍,耗资就可能要达到1亿美元。”同志们都听呆了。
“为什么这么贵?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工业,只能是向列强购买。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快10年,当年的剩余武器,现在也不便宜了。如果是新武器,由于军火现在是产量最小的时候,价格是非常昂贵的。”
“把缅北缅西大移民和安置考虑进去,再考虑工业基础建设,我预计,总体可能的耗资,保守估计要准备5亿美元。”同志们已经听傻了。
“之所以必须去美国,就是去赚钱去的。虽然我现在还不能透露具体的计划。但同志们都知道,做生意是要本钱的,现在的370万美元,本钱太小了。所以才有了接下来的这个短期搞钱、增强本钱的计划。”
接着李思华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她的爷爷是个胆子非常大的人,发家之前,可是干过摸金校尉的,说道这里,李思华自己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大家倒是又吃一惊。只有李思华心里默默抱歉了一声,原主的爷爷,对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