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午,左皓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他原本计划和几个同学去维多利亚公园踢足球,但天气看起来不太乐观。
“老莫,预测未来三小时内香港岛的降雨概率。”他决定进行一次小规模的模拟测试。
“模拟启动。能量消耗预估:3%。基于当前气象数据、风速、湿度及历史模式分析。。。”系统回应道。
左皓感到轻微的眩晕,比之前进行复杂模拟时要轻微得多。视野中出现一系列气象图和概率曲线,最终汇聚成一个数字。
“未来三小时降雨概率:62%。建议:携带雨具或调整户外活动计划。”
左皓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带上一把折叠伞出门。结果证明这个决定是明智的——足球赛进行到一半时,突然下起了小雨,虽然不大,但足以让没带伞的人略显狼狈。
“预测基本准确。”左皓在心中记录,“但概率不是100%,说明有不确定性。”
回家后,他对这次小测试感到鼓舞,决定进行更多短期模拟来更好地理解老莫的能力边界。
周一下午,他尝试预测圣保罗中学篮球队与竞争对手的比赛结果。
“老莫,模拟今天下午圣保罗对皇仁书院的篮球赛结果。能耗控制在5%以内。”
系统开始运行:“收集数据:两队历史战绩、近期表现、主力队员状态。。。模拟中。。。”
几分钟后,结果出现:“圣保罗胜率:74%。最可能比分:68-62。”
左皓特意去观看了比赛。前三分之二赛程与预测高度吻合,圣保罗一首保持领先。但在最后阶段,皇仁书院的一名替补队员突然爆发,连续得分,最终圣保罗以64-63险胜,而不是预测的68-62。
“预测方向正确,但具体细节有偏差。”左皓分析道,“那个替补队员的爆发应该是未预料的变量。”
周三,他尝试了一个更复杂的模拟:预测第二天《东方日报》的头条新闻主题。
这次模拟消耗了8%的能量,结果却不太理想。老莫基于近期新闻趋势预测头条将是“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会议”,但实际报纸头条是“地产巨头竞投新界土地”,虽然也相关,但具体主题不同。
左皓开始总结规律:越是变量少、信息完整的事件,预测准确率越高;越是复杂、涉及人类行为的事件,预测越容易出现偏差。
周五,他决定进行一次稍微大胆的测试:预测当天恒生指数的收盘方向(上涨或下跌)。
“模拟恒指收盘方向。能耗限制在10%。”
老莫整合了前夜美股表现、当日亚太市场开盘情况、香港本地新闻等因素:“上涨概率:68%,下跌概率:32%。”
当天市场确实上涨,但幅度很小,只有0。3%。左皓计算了一下,如果基于这个预测进行交易,扣除交易成本后几乎无利可图。
经过一周的试验,左皓绘制了一个简单的准确率图表:
?天气预测:准确率约70-80%?体育比赛:准确率约60-70%?新闻事件:准确率约50-60%?金融市场:准确率约55-65%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即使是这些相对简单的模拟,能耗也随着准确率要求的提高而指数级增长。要获得90%以上的准确率,能耗往往超过20%,对于复杂事件甚至需要40-50%的能量。
周六晚上,左皓尝试了一个他真正关心的问题:“模拟左权下周的主要活动地点和类型。”
系统运行了整整一分钟,能量消耗迅速攀升到15%,最终给出的结果却令人失望:“信息不足。主要活动预测:公司会议(概率42%)、商务应酬(概率38%)、未知活动(概率20%)。”
这个结果几乎毫无价值,而且能耗高昂。左皓意识到,对于涉及复杂人类行为、尤其是那些故意保持隐秘的活动,老莫的预测能力十分有限。
“为什么这类预测效果这么差?”他问道。
“人类决策受太多变量影响:情绪、随机事件、隐秘信息、故意误导等。除非能监控所有输入信息,否则准确预测几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