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尘泥中的王旗怎么画 > 第6章 旌旗窥影(第1页)

第6章 旌旗窥影(第1页)

阿木带来的消息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熄了刚刚因成功炼铁而升腾的些许热气。打铁的“叮当”声戛然而止,所有村民脸上的喜悦凝固,转而化为更深的惊惧。

骑马的?打着旗号?往张家庄去了?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来的绝非等闲之辈,很可能是比张二爷更高层级的存在——官面上的人,或者,是其他更具实力的豪强武装。

王康立刻放下铁锤,沉声道:“所有人,停下手里的活!炉火压暗,但不要熄!黑娃,带人把新打出来的铁器立刻藏到地窖里去,一块铁片都不准露在外面!石叔,让瞭望哨的人眼睛再放亮些,但有动静,立刻发信号!阿木,你详细说,看到了多少骑?什么旗号?穿戴如何?”

命令一道道发出,刚刚还沉浸在创造喜悦中的村落瞬间转入战时戒备状态,慌乱但却有条不紊。黑娃带着几个绝对心腹,小心翼翼地将那些还烫手的铁锤、铁錾、尤其是那柄珍贵的铁斧,用破布包裹,迅速转移至王康屋后那个隐蔽的、做了伪装的坑窖里。

阿木喘匀了气,努力回忆着:“大概……有七八骑,maybemore,跑得快,烟尘大,没数太清。穿的……不像张二爷家丁那种杂色衣服,像是统一的,深色的,反着光,像是皮甲?对,有几个好像穿着皮甲!旗子是红色的,上面好像画了个什么畜生……太远,看不清,像是……像是豺狼还是啥的?”

统一的着装,皮甲,旗帜……王康的心沉了下去。这配置,绝非寻常地主豪强,更像是……郡兵?或者某位将军、太守的首属部曲?

他们去张家庄做什么?征收粮秣?路过?还是……张二爷向上求援了?

最后一个念头让王康脊背发凉。如果张二爷不惜引官方力量来对付他这个“泥腿子”,那北壑村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他们这点微末的力量,在成建制的武装面前,不堪一击。

“继续盯着!有任何新的动向,立刻回报!”王康叮嘱阿木。

接下来的两天,北壑村是在极度压抑和警惕中度过的。生产几乎完全停止,只有最低限度的狩猎和取水在进行。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望向张家庄方向的目光充满了不安。水力鼓风机也停止了运作,以免声响和烟雾引来不必要的注意。

王康更是彻夜难眠,反复推演着各种可能性。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视野还是太狭窄了。只盯着张二爷这一亩三分地,却忘了这个世界拥有更庞大、更恐怖的暴力机器。他的小打小闹,在这些机器面前,可能只是一个笑话。

第三天下午,瞭望哨再次传来消息:那队骑兵离开了张家庄,沿着官道向西去了,似乎并没有转向北壑村方向的意图。

村民们得知后,集体松了一口气,仿佛捡回了一条命。一种虚脱般的庆幸弥漫开来。

但王康却丝毫不敢放松。他立刻派阿木和另一个机灵的流民,再次冒险靠近张家庄方向侦查,并尝试从可能遇到的、从张家庄方向过来的流民口中打探消息。

傍晚时分,阿木两人回来了,带回了一个更令人玩味的消息。

“康哥,打听到了!”阿木压低声音,脸上带着困惑和后怕,“那队人是郡守府来的税吏和郡兵!”

“税吏?”王康一怔。不是来剿匪的?

“对!说是来催缴‘助军粮’的!魏国和赵国好像又要开仗了,郡守府下令加征粮秣。那队人凶得很,在张家庄差点动了刀兵,听说张二爷好说歹说,又塞了不少钱财,才把他们打发走,但粮税一粒不能少,限期缴纳。”

另一个流民心有余悸地补充:“我们还碰到两个从张家庄那边逃出来的佃户,说张二爷被逼急了,下了死命令,庄子里和各个佃户村,往死里收租子,交不上的首接抓去充劳役或者抵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狠!”

消息传开,村民们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郡守加税,张二爷转嫁压力,这意味着,原本就沉重的盘剥将变本加厉。北壑村刚刚攒下的一点粮食,恐怕……

然而,王康听到这里,紧锁的眉头却稍稍舒展了一些。

危机,似乎暂时解除了。来的不是专门对付他们的军队,而是催粮的税吏。压力,首先顶在了张二爷的头上。

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恰恰相反,张二爷被上级逼急,只会更加疯狂地榨取下层。北壑村这个刚刚表现出一点“刺头”倾向、且可能藏着点“好东西”(比如粮食,比如……铁)的村子,必然首当其冲,成为他重点关照的对象。

之前的冲突,或许还可以解释为刁管事欺压过甚引起的局部反抗。但如果北壑村再次拒绝缴纳这加了码的“助军粮”,那就等于公开挑战张二爷的权威,挑战他完成郡守任务的底线。届时,来的恐怕就不仅仅是家丁,而是张二爷能调动的全部力量,甚至可能……他会借刀杀人,引来郡兵!

“旌旗”的影子只是掠过,却投下了更浓重的黑暗。

王康看着周围或因暂时安全而庆幸、或因未来盘剥而忧愁的村民,心中念头急转。

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在张二爷缓过气、把全部压力转嫁过来之前,找到应对之法。

是乖乖交出所剩无几的粮食,换取短暂的喘息?还是硬抗到底,准备迎接更猛烈的风暴?

或者……还有第三条路?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北方,投向了那片隐藏着更多矿砂的溪涧,投向了更深处莽莽的群山。

或许,该考虑那个最不愿考虑,却也可能是唯一生路的选项了。

但在此之前,他需要更准确的情报,关于张二爷的虚实,关于那“助军粮”的具体数额和期限,关于……周边是否还有其他像北壑村一样被逼到绝路上的村子。

“阿木,”王康的声音低沉而冷静,“带上干粮,再跑一趟。这次,不要只看张家庄,往更远的村子去看看,听听他们怎么说。特别是,有没有哪个村子,也快活不下去了。”

乱世之中,孤独的抗争者,往往死得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