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枕头人演员 > 第26章(第1页)

第26章(第1页)

“要不我们挑个孩子每个月资助些生活费。”和袁野说话时,妻子恢复了颐指气使的习惯。但这次袁野没有反抗,这种行为符合他对于善良的想象。

他认为,当他和妻子走到住院区,孩子们知晓了他的身份,会含着泪涌过来——窗外一定要有暖融融的夕阳,把长长的走廊和他的脸都照成金黄色。啊,人性美好的体现!

不过,当他真正走入那个病区时,他才发现不是这样的。

他在孩子的脸上见到了暮气——眼眶凹陷,嘴唇薄而干,脸颊上几乎没什么肉,眼里的光是灰色的、白色的,也许是一日又一日盯着那惨白天花板的缘故。

这里没有人说笑,更没有孩子会走下床跑动、嬉闹,正常的呼吸已经让他们拼尽全力了。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头发了,只有那个电视台报道过的小姑娘还留着长辫子。她没剩多少头发了,隔着两绺细辫子,能看得清大块大块的头皮。

“她不肯剪,没法给她剪。她说自己在这住了这么久,又没了一条腿,再把辫子剪掉的话,爸爸妈妈来就认不出她了。”袁野妻子的姐姐说。

3

而女孩的辫子最终还是被剪掉了。

从冰里挖出她残缺的身体后,z先生用一把电工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了她的辫子。他总想着,应该找个机会把这两绺头发还给她的父母,由他们放进小小的盒子里,长长久久地悼念。

他从来不认为,会有父母故意把孩子丢在那里,他把那一切都归罪为“贫穷”。

“她的父母,一定是在为她挣医药费。念念。”写这个故事时,写几句,他就要和钟念念聊几句。尽管他心知不会有回音,可他还是想向钟念念表忠心,他唯恐这个故事会让钟念念感受到被遗弃的恐惧。

写着写着,他松开笔,从书桌前走开,俯身到钟念念的床前。细心端详钟念念白而平整的面庞,在上面寻找自己或者太太的痕迹,然后亲吻儿子的额头。已经十几岁的钟念念总是让z先生闻着有股奶香味儿,每次亲吻钟念念,z先生都觉得时光倒流,太太还在身边、自己也青春焕发,儿子还是一个健康又强壮的婴儿,浑身都是奶香味儿,举高了会咯咯地笑。

“念念别害怕,我和你是不会分开的。爸爸答应过你。你去哪里,爸爸就去哪里,一分钟也不会分开的。”当时,他这样向钟念念承诺。

4

他和钟念念曾短暂地分开过——那件事他永远无法原谅自己。

那是太太病得最厉害的时候,整夜整夜被癌痛折磨,人已经瘦成了一杆芦苇,似乎轻轻一折就会断掉。但是太太不肯停下钟念念的治疗,她依旧坚持着每周坐夜火车陪父子俩去上海进行干预训练。

那家机构是他们去了三四年的,名字喊得很响亮,走廊里贴着林林总总的资格证、海外学历认证、国家奖项获得证明。第一次去,他们就被五彩菱格的落地窗户震住了,霓虹色的光在清亮亮的地面上滚动,仿佛有一扇充满希望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

穿着西装的人为他们介绍了很多疗法,疗法后面总跟着一个天价的数字。z先生和太太握紧了手,彼此的手心都是汗津津的。他们谁都不用说话,从眼神里就读懂了对方的意思:房子卖了吧,搬回动物园宿舍住也是可以的;平时吃饭也可以再省一省,厂里有食堂,中午多打一些晚上带回来吃;念念的牛奶和水果可不能省,长身体呢。

“你们运气好哇,我说这两位家长。刚好我们和九龙国际康复医院有合作,每周请教授来坐诊,诊费五折……”那个人似乎看透了他们的窘迫,推过来一张折扣表。

他们兴奋地看着折扣后的价格,两张脸都因激动而变得红扑扑的。这样的兴奋持续了很久,乃至z先生发现网上搜不到这个什么“国际康复医院”和教授的名称时,也没有想太多——他真的只以为是自己运气好,赶上了教授的“自闭症国际化干预课题攻坚阶段”。

太太确诊贲门癌后,来来回回坐火车往返就有些吃不消了。

他们三个人只肯买一张卧铺,给钟念念睡,他和太太则轮流在硬座上休息。外面的天黑了又亮,星星升了又落,就是到上海了。只是这段距离,太太坚持得越来越辛苦。

那个穿西装的人又恰到好处的出现了,他告诉z先生,“孩子也是可以住院治疗的。”

“其实我们是建议孩子住院的,全天24小时干预,不会错过治疗黄金期。”他很贴心地看出z先生的嘴上浮了几层白皮,把一杯水递到z先生手中。

带着红色针织帽的钟念念坐在一旁,像一只大熊玩偶。z先生下意识地把水先拿给他喝。

“价格也不用担心,你们这个情况,我可以向教授申请一些折扣的。”穿西装的人诚恳地给出一个数字。

太太虚弱得靠在z先生的肩膀上,她的声音很小,像蚊子一样,“要谢谢人家啊。下周我还来,我给……”太太想了想,家里似乎拿不出什么能作为馈赠的东西了,她的声音越发地小下去,“我给他们包顿饺子送来。也给念念解解馋。”

5

送饺子的时候,就只有z先生一个人了。

太太已经进了icu,也是在螺城第三人民医院,医生不再允许她任意离开本市。

在入院前,她坚持和了面——包饺子的力气是没有了,能做的只有把水倒进面粉中。被轮椅推进诊室时,她还再向z先生强调,一定要包出来,一定要放在保温桶里给教授和钟念念送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