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默然片刻,目光深处似有光在闪。
“自碎叶一别,已逾十七年。贫僧西行已归,未料今生还能再见施主。”
我低声道:“我知法师归唐时会再遇。只是——世事变了,人心也变了。”
玄奘看着我:“施主心未变。”
我怔住:“为何如此言?”
玄奘缓缓道:“施主非此世人。”
那声音极轻,却如石入深潭。
我抬眸,瞳中闪着惊色:“法师……何以见得?”
玄奘微笑,不答。
他只是伸手,从案上取起一卷经,轻拂其页。
“佛言:三世皆空,心外无境。若无过去、现在、未来之分,则施主之来处,不过一念之差。施主心念向未来,则未来亦能来此。”
我沉默良久,轻声问:“法师是说……我所行之事,并非偶然?”
玄奘答:“非偶然,亦非必然。是愿。”
我抬眼,泪已盈眶。
“那我为何来?只是为了看一场盛世?”
玄奘合十:“施主来,为成就愿。愿即法,法即缘。”
灯影摇曳,玄奘的声音温柔如水:
“未来未至,过去已去,唯此一念是实。
若心能净,则无来无去。施主来自未来,不过愿力所感;而今愿已圆,施主当归。”
我静静垂首,泪滴在青衣上,仿若岁月的印痕。
“归……归向何处?”
“归于心。”玄奘淡淡一笑,“施主求的是未来,而未来在心中。”
我终于合掌拜下,泪中含笑。
“请法师赐我一偈,记此一生。”
玄奘垂目,合掌低诵——
“有缘不系生死线,
无相常存愿力心。
若问来处何方界,
一念菩提即是今。”
我抬起头,泪已干,眼底澄明。
“法师之言,我懂了。”
玄奘看着我,声音极轻:“施主,本无未来可来,亦无过去可去。此刻即永恒。”
我行一礼,缓缓转身。
月色照在我的背影上,像一条通往无边时空的光路。
风起,带走了我的衣角,也带走了我的形影。
玄奘注目良久,合掌念佛。殿中灯火忽暗,又一盏亮起。
他低声诵道:“愿此身后世,仍度无量人。若有一心能悟,无问来处何方。”
贞观二十一年七月,李世民征讨高句丽还军,此役虽未灭高句丽,但此役后,随着新罗和百济趁火打劫,攻占高句丽城池后,高句丽国力逐渐衰落,自此不再成为中原王朝的威胁。只是此役过后李世民身体大不如前,自此疾病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