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号本身外,还是因为提出此事之人,乃是礼部的杨钧和杨大人。 徐昭夏看过这位杨大人的文章,文采斐然,听说他是先帝永隆年间的进士,当时就颇有盛名。 但他在先帝一朝并不显,长年在翰林院呆着,也就是这四五年太后娘娘当政,才被提拔到了礼部,还做了大前年会试的考官。 连她都觉得,这样的人,摆明了是太后娘娘自己人,为何要做出这般背叛之举? 挑拨了太后娘娘和那位祖宗,于他又有什么好处? 朝堂之事,徐昭夏只觉在雾里看花,无论如何都看不分明。 想着,心里对那位祖宗的怜惜也更甚了些。 倒是难为他了,小小年纪,就要趟进浑水里,面对这么多老狐狸。 连太后娘娘这般手腕老辣之人,都难免动气伤身,更何况他呢?...